ZAKER陕西 2023-05-31
【要闻】2023新一线城市榜单出炉!西安排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5 月 30 日

第一财经 ·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正式发布

《2023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这是该榜单连续第 8 年发布,西安今年再度上榜,在 15 个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六!

《2023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通过近 200 个品牌、17 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围绕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一级维度来评估 337 座地级及以上城市。

2023 年这份榜单里的 15 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青岛、昆明、宁波、合肥。

细分本次榜单的五大一级维度西安综合表现如何?一起来看。

↓↓↓

商业资源集聚度,西安排名第 10

商业资源集聚度聚焦大品牌青睐度、城市商圈实力和基础商业能级。从空间来看,新一线城市商圈的物理边界仍在扩张。统计数据显示,西安目前拥有特色商业街区及步行街 80 条、130 余个业态丰富的商业综合体、8 个奥特莱斯。其中,奥特莱斯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近年来,西安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接下来还将通过构建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联动形成区域消费发展新格局等重点工作的贯彻实施,促进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等方面持续提升。

城市枢纽性,西安排名第 6

城市枢纽性由城际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联系度、物流通达度、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构成。2022 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 " 十四五 " 实施方案》《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实施,助推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步伐加快。

目前,机场三期、西安东站、西延、西十、西康高铁项目稳步推进,蓝田通用机场即将投用。西安正规划构建 24 条共 1155 公里关中城市群核心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推动构建 " 内通外联 " 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促进交通、物流、商业共同发展。

城市人活跃度,西安排名第 13

城市人活跃度指数,衡量消费、社交和夜间三个维度的活跃情况。近年来,西安围绕造节造景、文化破圈、首店经济、活力夜经济等方面,重塑着全新的消费场景,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同时,推动着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3 年,西安将打造 10 个特色鲜明的夜间经济聚集区,更好满足市民和游客特色化、品质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助推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接下来,西安还将发展都市时尚夜游经济,形成观光游憩、文化休闲、演艺体验、特色餐饮、购物娱乐 " 五位一体 " 的夜游产业体系,持续展现千年古都的夜间魅力。

生活方式多样性,西安排名第 9

生活方式多样性主要测量出门新鲜度、消费多样性和休闲丰富度。近年来,西安加快培育 " 三都四城 " 城市品牌。加快建设彰显中华文明的 " 历史文化之都 ",引领潮流风尚的 " 时尚购物之都 ",传古承今的 " 国际美食之都 ",逐步建成面向 " 一带一路 " 的 " 国际旅游名城 "" 国际教育名城 "" 国际会展名城 " 和 " 世界赛事名城 ",市民生活的方式也随之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现在,在历史厚重的西安逛一座博物馆,品尝一道特色美食,看一场演出展览,参与一场大型体育赛事等,已成为西安人的普通日常,而 " 出了家门就有新鲜感 " 也是很多市民的普遍共识。以演出市场恢复为例,据最新不完全统计,到今年底,还将有 13 组歌手的 17 场大型巡回演唱会落地西安举办,大型演出数量及消费多样性位居全国城市前列。

未来可塑性

未来可塑性通过产业创新、人才吸引、消费潜力和城市规模与增长评价城市发展潜力。近年来,西安高层次人才吸引力持续提升。截至 2022 年底,西安拥有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到 356.09 万人。在 " 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 排名中,西安位居全国第五位。

创新力不断增强、" 西引力 " 不断提升的西安,也为消费升级和城市规模增长提供着强劲动力。今年是西安全面 " 北跨 " 发展元年,向北跨渭河发展将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优化西安城市空间布局。2023 年,市级北跨重点建设项目达 287 个,总投资 8205.28 亿元,年计划投资 1348.91 亿元 …… 城市未来的发展和可塑性值得期待。

2023 年城市分级完整名单

(包含中国内地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繁荣向前,魅力无限新一线城市:西安。继续加油!

来源 / 西安发布

相关标签

一线城市 成都 昆明 长沙 宁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