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3-05-31
【要闻】西安科技力量护航神舟十六号逐梦太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5 月 30 日 9 时 31 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8 时 22 分,顺利将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这举世瞩目的重大壮举背后,西安科技力量功不可没,为巨龙腾飞保驾护航。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提供全程关键测控支持

作为此次任务的轨道计算备份中心与陆基测控网调度管理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为任务全程提供关键测控支持。

火箭起飞后,该中心迅速组织渭南、青岛测控站及时快速完成目标捕获,通过遥测数据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行状态监控,并快速计算飞船初始轨道及分离点参数,为判断飞船飞行状态提供了重要依据,护送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为顺利完成任务,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人员对各类任务软件进行了针对性适配,并组织各参试单位开展多次联调验证,确保任务各重要节点万无一失。

未来几天,该中心还将接续实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段测控任务。该中心所属各测控站点定期利用卫星长管任务间隙集中组织设备状态检查,为飞船返回段密集的遥控指令发送工作做足准备,以完备的技术状态欢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载誉归来。

航天四院为航天员打造 " 生命之塔 "

此次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四院)研制了被誉为航天员 " 生命之塔 " 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的全部动力装置,以及飞船全套结构密封系统等产品,全程为航天员护航。

火箭逃逸塔由大小 10 台发动机组成,其作用是一旦火箭在发射升空阶段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能够按指令点火工作,在 2 秒左右时间内,迅速将载有航天员的飞船舱体带到 2 千米至 3 千米以外的安全地带,被形象地称为火箭上的 " 救生艇 "。

逃逸系统由低空和高空两组发动机组成。第一阶段为低空逃逸,救生任务主要由逃逸塔完成。第二阶段为高空逃逸,救生任务主要由安装在飞船整流罩上的 4 台高空逃逸发动机完成。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护卫遨游 " 天宫 " 之旅

此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为神舟十六号飞船研制的升级版中继终端、天线网络、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上的航天员遨游 " 天宫 " 全程护航。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将继续通过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搭建 " 太空天路 ",实现飞船与地面通信的畅通无阻,确保地面测试人员实时掌握飞船的飞行状态。西安分院研制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对于航天员来说,发挥着随身 " 秘书 " 的重要作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上所有分系统的参数内容都要通过数管分系统转发到飞船仪表上进行显示,要将复杂的参数变成航天员可以掌握的直观数值。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各个分系统开始运行时,产生的数据会汇集到数管分系统,由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转换为航天员可以直观识别和操作的内容,方便航天员时刻掌握飞船各个部分的运行状态。

航天六院 58 台发动机护航载人飞船

作为我国唯一集运载火箭主动力系统、轨道姿态控制动力系统及空间飞行器推进系统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于一体的专业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六院)在此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承担着长征二号 F 遥十六运载火箭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上的各种主推进及轨道姿态控制发动机、热控分系统及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的研制任务。

此次任务中,航天六院为长征二号 F 遥十六运载火箭配套 10 台发动机,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配套推进舱、返回舱两套推进子系统共 48 台发动机。在此次长征二号 F 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中,航天六院为火箭配套的 10 台发动机已圆满完成发射任务,为飞船配套的 48 台发动机将一如既往地护航神舟十六号飞船完成后续的全部任务。

771 所造就载人飞船 " 神经中枢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 771 所(以下简称 771 所)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研制配套了数据管理中央计算机、环境与生理保障分系统数据处理计算机、舱载人体医学生理监测计算机、话音处理计算机及多个品种的集成电路产品,同时为长征二号 F 遥十六运载火箭研制配套了运载火箭飞行控制计算机、故障检测处理器和逃逸程序控制器 3 种关键设备及多个品种的集成电路产品,为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提供了有力保证。

771 所研制的数据管理中央计算机是载人飞船数据管理分系统的关键设备,相当于飞船的 " 神经中枢 "。在飞船飞行过程中,通过系统总线,完成对数据管理分系统及其他分系统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各类数据及指令的存储、控制、处理和转发。

771 所研制的环境与生理保障分系统数据处理计算机,是载人飞船环境与生理保障分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设备,负责采集飞船内部的环境参数和生命保障参数,通过对参数的处理和运算,准确控制各类动作控制计算机的调节,保证飞船舱内具有合适的氧气浓度、温度和湿度等。

西工大为任务圆满完成贡献力量

此次任务中,航天员随身佩戴的辐射剂量仪,其核心元件采用了西工大材料学院介万奇教授团队研发的碲锌镉(CZT)探测器。该探测器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室温辐射探测材料,基于 CZT 材料制备的探测器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能够准确检测辐射数据,对于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和空间环境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西工大机电学院张卫红院士团队及其所在的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了航天器整体式结构系统优化,实现飞船整流罩及逃逸支撑结构创新设计,有效提高了系统动力学性能并显著减轻重量。

机电学院刘维伟研究员,参与了航天发动机难加工材料弯管的高效精密加工技术攻关。通过检测—加工一体的自适应加工技术,实现了发动机弯管等复杂构件的高效精密加工。

生命学院杨鹏飞副教授,参与我国空间站航天医学实验研究,开展了空间飞行对航天员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为执行长期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方案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 / 西安发布

相关标签

神舟 火箭 卫星 航天员 发动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