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辆辆满载羊只的卡车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森茂牛羊交易市场大门驶入,各地客商争相与养殖户讨价还价。忙前忙后的市场负责人梁泽明告诉记者:" 这样火爆的交易场面今年来十分常见。市场交易时间从早 7 点持续到晚 7 点,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羊有 40 车左右,交易规模超万只,交易额 1000 多万。养殖户、经纪人都热情高涨,大伙都对养殖产业发展信心十足、干劲满满。"
短板变资源 牛羊养殖培育产业雏形
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县域面积 5046 平方公里,沙化面积达 240 万亩,总人口仅约 24 万人,土地盐碱沙化严重。
转思路、求突破,让短板变资源。荒漠日照充足,温差较大。2019 年,古浪县利用荒漠资源的独特条件,帮助农户建起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当地政府锚定 " 人均一头牛、一只羊 " 的目标推动产业发展。如今,这一目标业已实现,古浪县牛羊养殖大户超过 3826 户,带动 4.6 万农户走上致富道路。
(古浪县牛羊交易市场)
分散到集中 规模化推动转型升级
在古浪县北部的一片荒漠中,醒目的饲草种植带与养殖暖棚区错落分布,产业规模日益成型。
做强养殖产业,古浪县通过规模化促进产业效益增长。当地以 " 政府 +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 合作的方式,将村里的闲置耕地进行整合,吸引小而散的个体养殖户和村民加入到村集体经济中,抱团式发展,稳定养殖规模。古浪县西靖镇党委书记李怀钰告诉记者,如今镇里建起了占地 725 亩以牛羊养殖产业为主的村集体经济产业园,2022 年向 10 个村集体分红 612.36 万元,带动 2000 多名农户参与到产业中,不仅实现了农户增收,也促进了产业发展。
(古浪县西靖镇肉牛养殖基地)
此外,古浪县探索将闲置低效的土地通过流转的方式,种植草饲料 33.8 万亩,为当地草饲料种植户创收 1.1 亿元。不仅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新渠道,也降低了饲草料价格波动对养殖成本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整体产业链条。
(古浪县群众养殖肉羊景象)
绿色 + 科技 模式创新开辟新赛道
伴随着 " 哞哞 " 声,一头头奶牛正 " 排队 " 走上转盘式挤奶机,武威金宇浩睿农牧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辅助自动化设备完成挤奶,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牧场建有一座容积 9 万立方米的黑膜沼气池,整个牛场运行实现了饲草种植—奶牛养殖—沼气发电—粪肥有效循环利用的绿色循环体系,犹如 " 绿色奶牛工厂 "。负责人金建荣说:" 牧场粪污经过各项分离系统后,污水可用于沼气发电,预计全年可发电一千万度以上,能自供牧场 70% 用电量,粪便可转化为高质量有机肥,用于土地的改良。"
(自动化奶牛养殖工厂)
在古浪县,一排排高标准羊舍有序排列。科技创新企业甘肃羊如祥农业有限公司,探索 " 科学育种 + 产业 " 模式,将阔别已久的湖羊 " 请 " 回了北方。
湖羊,以繁殖能力强和适应能力好闻名。进入产羔季,公司负责人张兆才忙着给母羊 " 做 B 超 ",他告诉记者,现在平均一天产羔 100 多只,羊羔产下后 24 小时进行监控,保温、促干并及时将信息更新到终端。目前,公司正与高校合作,依托湖羊培育出更好的肉用母本羊,老百姓通过养殖良种,每只羊的利润预计可提升约 50%。
(无人机视角下的良种肉羊繁育场)
用科技创新开辟县域经济发展的 " 新赛道 "。截至 2022 年底,古浪县已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15 家,建成规范化运营养殖合作社 868 家,建设 6 万头生态奶牛产业园。古浪县委书记苏国波说,古浪县以持续稳定增加群众收入为目的,坚持 " 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 " 发展思路,从龙头引进、政策扶持、产学研融合、品种改良、链条延伸、品牌打造等方面精准发力,正在实现聚合效益,系统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内的羊舍)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首席专家李含琳教授表示," 建基地、兴产业、连市场、富农民 " 已成为古浪县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的突出特点,这种发展转变已明显推动移民安置区建设从聚焦农民脱贫安置逐步过渡到产业带动发展的新阶段。
古浪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 年度,古浪县牛羊产业产值达 80 亿元,肉羊存栏量达到 309.6 万只、出栏量达到 517.4 万只,居甘肃省第一,奶牛存栏 5.04 万头,居甘肃省第二。古浪县县长杨琦玮表示,这些数字意味着古浪县已逐步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密码,正在跨越赶超,涌动着蝶变新气象。
(古浪县内养殖的牛犊和羊羔)
2022 年,古浪县被评定为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荒原焕新,盐碱地盘活,观念转变,科研资本引入,产业聚合 …… 乡村振兴建设正在古浪县加速推进。
一审丨编辑 安周霜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总值班 何晓瑄
来源丨现场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