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2023-06-03
戏曲的盛宴 人民的节日——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回顾综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5 月 31 日晚,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主办,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演艺集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在 " 戏曲大码头 " 武汉圆满闭幕。

自 5 月 15 日开幕以来,历时 17 天的本次会演好戏连台,连续上演 18 场演出,来自全国南方片区 16 个省市区的 19 个戏曲剧种、21 家戏曲院团汇聚江城,15 位梅花奖得主相继登台献艺,为广大观众献上了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

戏曲盛宴,各地剧种显魅力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全国各地琳琅丰富的地方戏曲,也无不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俗风情,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精神,成为耀目的地方文化标识。

本次会演,集中展现了全国南方片区 16 个省市区的 19 个戏曲剧种,包括黄梅戏、汉剧、沪剧、淮剧、越剧、粤剧、高甲戏、赣南采茶戏、花鼓戏、琼剧、川剧、川北灯戏、贵州花灯戏、滇剧、藏戏、南剧、壮剧、彝剧、侗戏等,各具鲜明艺术特色和浓郁地方风情。

没去过西藏,但是也能在家门口领略藏戏的淳朴华美;没去过云南玉溪,但也在滇剧的表演中深深陶醉 …… 武汉大学的王老师,在会演期间连看了多部地方戏曲后感慨:" 每一部戏就像一个打开地方文化的窗口,让我们饱览了地方人文风情,也愈加感受到了我国地方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

会演期间,组委会特别安排了一场 " 少数民族戏曲剧种组台专场 ",汇聚侗戏、彝剧、壮剧和南剧 4 个少数民族剧种,不同的地方戏韵和多彩民族风情,让观众大呼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大多数剧目均用各地方言来演出,有好几部还是少数民族语言,但几乎碍于观众们观演,戏曲本身的艺术之美,加上现场的字幕提示,使得 " 看不懂地方戏 " 成为过往。

组委会表示,本次参演剧种丰富多样,风格鲜明,好评如潮,呈现了我国南方地区戏曲艺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可喜态势。

佳作涌现,守正创新结硕果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戏曲作品新形象。本次会演,参演剧目题材多样,既有黄梅戏《罗帕记》、川剧《玉簪记》等优秀传统戏,也有越剧《苏秦》、汉剧《夫人城》、藏戏《文成公主》等新编历史剧,更有沪剧《陈毅在上海》、淮剧《小城》等红色题材和现实题材精品佳作,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广大戏曲工作者不懈耕耘、守正创新的最新成果。

会演中,一批优秀的戏曲佳作亮相舞台,给专家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鄂版黄梅戏《罗帕记》、粤剧《焚香记》等传承经典又勇于创新,焕发全新时代气息,体现了新境界和新高度;湖南花鼓戏《夫子正传》、川北灯戏《板桥卖画》等脱胎于地方小戏,创新转化,实现品质升华;越剧《苏秦》、汉剧《夫人城》等创新呈现历史人物,体现了全新的人文审美;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黄梅戏《太阳山上》等以小人物故事展现革命宏大题材,体现独特风格和个性表达 ……

" 这一届参演的大多数作品,既关注宏大的历史主题,也关注基层和小人物,题材多元,每个剧目都有各自看点,尤其是塑造小人物的形象非常成功。这些作品站在人民立场,创造视野开阔,在挖掘人性深度、揭示生活本质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研究员谢雍君表示。

传承接力,青年才俊绽芳华

名家荟萃,新老同台。本届会演,展现了我国各地戏曲人才辈出、新老接力传承、新秀竞相涌现的可喜面貌。

黄梅戏程丞、汉剧王荔、越剧蔡浙飞、章益清、贵州花灯戏邵志庆、淮剧陈澄和陈明矿、粤剧欧凯明、黎骏声、李嘉宜、滇剧冯咏梅、赣南采茶戏杨俊、高甲戏陈娟娟、琼剧符传杰、林川媚 ……15 位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得主亮相本次会演,其中 2 位是不久前刚刚摘得第 31 届梅花奖的新晋得主。他们的参演,大大提升了展演剧目的整体水平,为观众带来了高水平的艺术大餐。

展演中涌现的青年才俊,也令观众印象深刻。如《夫子正传》中的朱贵兵、《太阳山上》的虞文兵,两位年轻的主演,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人物塑造能力。" 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戏曲舞台注入了新的动力,体现了地方戏曲院团培养人才队伍的可喜成绩,希望青年戏曲人才更多涌现。"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赵伟明教授表示。

沪剧《陈毅在上海》中,上海沪剧院六代演员全都参演,年龄最大 81 岁,最小的是 "00 后 ",体现了可贵的艺术传承;黄梅戏《罗帕记》中,50 多名湖北黄梅戏 " 戏苗子 " 悉数登场,部分新秀承担了重要戏份;汉剧《夫人城》的舞台上,也集聚了汉剧老中青三代演员身影,多位 "00 后 " 演员的加入让剧目愈显青春朝气 ……

" 戏苗子纷纷登上舞台,青春扑面,特别喜人,这批年轻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戏曲无限的未来。" 湖北省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说。

圈粉无数,戏曲拥抱年轻人

戏曲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

此次会演是一次惠民艺术盛会,所有演出场次全部实行惠民票价。据组委会不完全统计,会演期间共有近 2 万名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平均上座率超 91%,其中年轻观众占四成以上,充分印证了 " 戏到武汉活,戏到武汉火 ",展现了湖北戏曲深厚蓬勃的群众基础。

" 本届会演最为喜人的一个现象,就是年轻观众很多,这让我们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 会演评议专家组成员、湖北省艺术研究所原所长胡应明如是说。

会演期间,18 场演出,每一场的观众席中,都能看到青春洋溢的面孔,听到他们激动赞叹的评论。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殷俊茹,在看过黄梅戏《太阳山上》后兴奋地说:" 第一次看黄梅戏,觉得特别好看,故事很精彩,人物表演活灵活现。"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高宇航表示,走进剧场看戏,现场氛围很好,深受感染,感受到了传统戏曲的丰富魅力。

本届会演的所有演出,均在多个网络平台同步直播,累计观看量近 1 亿人次,提升了戏曲传播力和影响力。一场场高水平戏曲演出留下的审美体验、播下的艺术种子,在越老越多的年轻人心中持续生发。

戏曲大码头,好戏不停歇。自 2017 年起,湖北武汉已成功举办两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此次会演,再次为武汉戏曲 " 大码头 " 注入了澎湃活力。

会演的成功举办,也令我省戏曲院团和广大戏曲工作者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锚定高峰、聚焦一流,努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精品出人才,繁荣振兴戏曲 " 大码头 ",把武汉打造成为全国戏曲高地。

2017 年

2019 年

2023 年

​来源 : 第三届全国戏曲 ( 南方片 ) 会演组委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