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4 日 6 时 33 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成功。自 2022 年 11 月 29 日发射入轨以来," 圆梦乘组 " 在中国空间站度过了 186 天,成为我国平均年龄最大、在轨时间最长、出舱次数最多的航天员乘组。那么,他们的太空之旅,都有哪些精彩时刻?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 " 太空会师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截图
首次实现 " 太空会师 "
神舟十五号乘组是目前我国执行空间站任务平均年龄最大的乘组,指令长费俊龙时隔 17 年再出征太空;坚守飞天初心的邓清明为此默默准备了 25 年,从未放弃;张陆备战 12 年,夙兴夜寐、沐雨经霜。
2022 年 11 月 29 日 23 时 08 分,长征二号 F 遥十五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托举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直奔苍穹。次日,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打开 " 家门 ",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乘组首次实现 " 太空会师 ",这是中国首次实现 6 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 胜利会师 " 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 " 太空家园 " 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并齐喊 " 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之后,神舟十五号乘组与神舟十四号乘组进行了面对面的工作交接。2023 年 12 月 2 日,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接过中国空间站的 " 钥匙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在轨交接,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了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今年 5 月 30 日,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又在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进行了中国空间站第二次乘组在轨轮换。
△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首次出舱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截图
开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新阶段
神舟十五号是中国航天第 10 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 4 次载人飞行任务。
依据规划,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意味着组装建造阶段正式进入尾声。
同时,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期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转入应用与发展新阶段。
三名航天员在太空度过了空间站建成后的首个新春佳节,向全国人民送上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此外,他们还推出第二届 " 天宫画展 ",其中包含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青少年绘画作品。
△ 4 月 20 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通过视频回答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少年的提问。新华社图
今年 4 月 20 日,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少年开展了一场有趣的 " 天地问答 "。北京主会场和印度、俄罗斯、伊朗等 10 个分会场以及 14 个线上课堂的各国青少年代表踊跃提问,他们的奇思妙想获得了正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的耐心解答。
5 月 10 日," 天舟六号 " 成功发射,又给航天员们送去了 " 太空大礼包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新华社图
我国出舱次数最多的航天员乘组
中国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对航天员来说,不仅意味着更大的活动空间,也意味着要开展更多的在轨工作。在轨期间,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共完成了 4 次出舱活动。
今年 2 月 10 日," 圆梦乘组 " 完成出舱首秀。这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费俊龙、航天员张陆首次漫步太空。
3 月 2 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费俊龙、张陆在地面工作人员和邓清明的配合下,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任务,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
3 月 30 日,航天员费俊龙、张陆第三次进行出舱活动;4 月 15 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密切协同,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
在四次出舱活动期间,神舟十五号三名航天员在舱内舱外密切协同,先后完成了舱外扩展泵组安装、跨舱线缆安装接通、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安装等任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实验奠定了基础。
除了太空行走,神舟十五号乘组还配合完成了多次空间站货物出舱任务,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利用货物气闸舱完成货物出舱,并完成了 8 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28 项航天医学实验和 38 项空间科学试 / 实验,获取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现代快报 + 记者 储希豪 是钟寅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