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南十六首 ( 选二 )
【把酒】
扰扰驰名者,谁能一日闲。
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
【遣兴】
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
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
曹操说:" 何以解优,唯有杜康。" 酒可以销愁解闷。李白说:" 举杯销愁愁更愁。" 酒会使人更加愁绪满怀,到底谁说的是真的呢?王勃在滕王阁宴会上," 兴尽悲来 ",先高兴,后悲伤。苏轼在赤壁泛舟,先是感到羽化而登仙,继之哀人生之须臾,最后又洗盏更酌,一觉睡到东方之既白。酒又能使人情绪不断变化,泛起层层的波澜。由此可知,人们虽然处境不同,原因各异,但酒能诱发出人的各种真情实感,这就是千百年来,文人学士爱酒的原因所在。
《游城南十六首》诗,并非一时之作,有写村社赛神,有写人情世态,有写真挚友谊,有托物寄情。从总体上看,皆为抒发不得意之情,以诗的内容来推断写作时间,当为元和十年 ( 815 ) 以后两三年内的作品。元和十一年 ( 816 ) ,韩愈因奏言淮西事,执政者不悦,此时又有人控告韩愈在江陵时旧事。于这年五月由知制诰 ( 中书舍人 ) ,降为太子右庶子 ( 正四品下,掌侍从献纳、奏事诸事 ) 。由中书起草诏令官,而改任闲职,这无疑是个较大的变化。他在这十六首诗中,时时有所流露。如《赛神》诗:" 白布长衫紫领巾,差科未动是闲人 ",暗示自已成为被供奉的菩萨。《落花》诗:" 已分将身著地飞,那羞践踏损光晖。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 因屡次被黜,以诗寄托凄惋之情。《晚春》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鄙视群小的争权夺利,暗喻自己屡次迁官。这都是表露韩愈自叹有职无权的失落心情。
《把酒》一诗,是写纷纷扰扰,驰名逐利的群小,在官场中角逐,哪会有一天的空闲。而诗人鄙视此辈,不愿与其为伍,所以感到没有洁身自好的伴侣,只好面对南山饮酒,不去陷身污浊,只有处闲独饮。
《遣兴》一诗写只有酒才能给我打发这一生的时光,生计有百条,还是以闲为上策。不要去忧愁国事,感伤身事,最应该的是把人生看作一梦。排遣愤慨之情,两者皆有。黄叙说:" 禅悟后语。" 程学询说:" 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 可见杜甫也好,韩愈也好,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也会想到用酒来解脱。
【醉后】
煌煌东方星,奈此众客醉。
初喧或忿争,中静杂嘲戏。
淋漓身上衣,颠倒笔下字。
人生如此少,酒贱且勤置。
韩愈生于中唐,唐王朝已经由鼎盛时期,转向衰落阶段。他经历德宗、顺宗、宪宗、穆宗四个朝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内乱频频发生。韩愈年轻时政治上就急于求进仕途,思想上以儒家道统自居,排斥佛老。性格偏狭,对当前发生的 " 永贞革新 ",极力抵毁,就连他的好友柳宗元、刘禹锡也不宽过。唐德宗李适晚年,用宦官掌兵权,容忍藩镇拥兵自守,大权旁落。太子李诵 ( 顺宗 ) 于贞元二十一年 ( 805 ) 正月即位,用刘禹锡、柳宗元、韩泰、韩晔、陈谅等有政治包负的年轻知识分子,参与推行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这些人同时贬为州司马,史称 " 八司马事件 "。
《醉后》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一年,正是 " 永贞革新 " 发生的时候。韩愈从其守旧的观点出发,对此事敌视贬低。全诗用一醉字寓意其中,不露痕爪。也许在当时事态成败未见分晓,他不便显露,到写《永贞行》时,成败已定,他就直言不讳了。诗意是:东方既明,一群嗜饮的醉客,喧嚣争吵,冷嘲热讽,汗水淋漓,笔不成字。人生短暂,要抓紧当前畅饮。这暗示当前的革新者,是一伙群小,不会持久的。虽然写得醉境宛然,这里不一定真正有酒。
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编辑 曾黎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李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