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达 68 米,共 25 层,390 平方米能抵得上 4000 平方米,可停 200 辆车。6 月 6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城管局获悉,近日南京首个沉井式停车场正式运营,位于南京市儿童医院河西院区东北面,有效缓解了儿童医院的停车难题。据悉,这是全国最深的沉井式停车场。同时,南湖地区的沉井式停车场也开工建设了,预计今年年底或 2024 年年初建好。
△儿童医院沉井式智能车库
地下 25 层停 200 辆车,缓解儿童医院停车难
沿江东南路由北往南行近南京河西儿童医院,右拐进入宜悦街后不久就可看到 " 儿童医院沉井式智能车库 " 的指示牌。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层建筑,但地下大有 " 乾坤 "。" 建筑下方有两口内径 12 米、深达 68 米的停车井,沉井被分隔成 25 层,每层可停 4 辆车。机械升降平台可 360 度旋转停在任意层,汽车像坐电梯一样自动停在指定位置。" 隧道股份上海路桥 UP 事业部负责人张振光介绍,沉井停车场利用智能停车系统,通过升降机旋转平台实现汽车库内调头、正进正出,避免司机出库时倒车,降低了停车难度。
△车辆停进车厅
在现场,记者看到,车停在车库的车厅后,车厅卷帘门缓缓关闭,约 90 秒时间,车子就在地下某层完成 " 就位 "。取车时,只要按下取车键,升降平台又在 90 秒内将车送回到车厅。" 后期,取车时间将缩短到 60 秒。" 张振光表示。
儿童医院沉井式智能停车库原址为公交总站,该项目占用了公交总站约四分之一空间,剩余空间目前仍正常停放公交车。" 建成后,原址功能丝毫未受到影响,地上建筑三层中,有一层就是‘补位’原址功能——公交车站办公室。" 建邺区停车中心负责人殷晓露介绍。张振光表示:" 如果建传统地面停车场,停放 200 辆车,需要 4000 平方米,而现在 390 平方米占地空间就解决了。"
△沉井式停车场内部结构
据悉,儿童医院沉井式智能车库于 2020 年 10 月进场施工,2021 年 11 月完成竣工验收,2022 年 1 月开始试运行,今年 3 月正式对外收费运营。运营期间数据显示,每日平均存取车 160 — 180 次,每辆车平均停车时长 4.5 小时。目前收费是每小时 6 元,全天封顶 36 元。
△车主在取车
南京儿童医院河西院区安全保卫处处长陈俊介绍,河西院区正常门诊为 5000 人次 / 日,高峰期达到 8000 人次 / 日,临时停车需求极大,但院内地上和地下停车场提供的泊位只有 1038 个,因为停车难,车辆时常在江东南路、宜悦街等道路排起长队。如今,医院鼓励职工在院外路侧或沉井式停车场停车,尽可能地将院内车位留给患者,进一步提升了院内临停车辆的周转能力。前来停车的刘女士感受到了停车方便,她告诉记者,过去带孩子来儿童医院看病,高峰时在周边找车位有时长达 1 个小时。" 这边一辆车几分钟,前后排队十几分钟就可以停好车,节约了时间和精力。"
南湖广场沉井式停车场也开工建设
张振光表示,目前,位于南湖中心广场的沉井式停车场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以缓解该地区周边老旧小区的停车难题,届时可以提供车位 100 个,预计今年年底或 2024 年年初建好。
建邺区城管局副局长宋新亚介绍,目前建邺区机动车保有量约 18.8 万辆,现有各类停车泊位 27.8 万个(道路临停泊位近 0.6 万个、公共停车场泊位 6.5 万个、非住宅配建泊位 4.3 万个、住宅配建泊位 16.4 万个),车均泊位数约 1.4 个,但在时间、空间需求上尚不匹配,部分医院、老旧小区周边区域停车矛盾较为突出。除了建设了沉井式停车场外,建邺区坚持 " 闲置地块不闲置 ",高效周转闲置地块,着眼南湖片区、河西南片区和江心洲安置房片区的停车矛盾,利用暂时闲置的原南湖一中、双闸街道元前路和江心洲街道永定街附近地块,快速完成临时停车场改造,总计增加泊位 561 个,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周边停车难题。
同时,把地下空间用起来。针对莫愁湖、南苑街道大部分片区,开发时间早、开发程度高,目前已无边角闲置地块,但停车需求却在不断增加这一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莫愁湖小学、建邺初级中学操场这一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以缓解周边停车矛盾。目前莫愁湖小学地下停车场已正式开放(总共 142 个泊位 71 个对外),建邺初中地下停车场(总共 198 个泊位 105 个对外)即将于 6 月开放。同时南师附中奥南校区地下停车场预计今年也可建成开放(总共 842 个泊位)。此外,截至 5 月底,累计推动辖区 70 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共享内部泊位近 900 个。
截至 5 月底南京已新增共享泊位 9313 个
向天上、向地下要空间,通过共享方式打开机关、国企单位的围墙 …… 近年来,南京通过系列举措着力破解了城市停车难题。南京市城管局停车设施管理处副处长杨扬介绍,今年上半年来,该局继续围绕年度民生实事 " 新增 1 万个共享泊位 " 的目标持续发力,指导各区制定《停车资源共享工作三年(2023-2025 年)实施方案》,明确三年的工作目标与方向。同时,梳理了 61 处以学校、医院、商圈为重点的区域,通过停车资源优化配置,精细化管理方式,打造属于南京品牌的停车资源共享场景。截至 5 月底,全市已新增共享泊位 9313 个。其中:新增开放省属机关企事业单位 5 处、282 个泊位;新增开放市级机关事业单位 3 处、140 个泊位;新增开放市属国企 6 处、1192 个泊位;新增开放区级机关事业单位 27 处、2374 个泊位;新增开放区级国企 11 处、2323 个泊位;新增公共停车场 13 处、2261 个泊位;新增道路临时泊位 741 个。
" 在解决医院停车难题过程中,南京还不断探索新路径,一方面采用医护人员车辆停放置换泊位的方式,将医护人员车辆停放至附近泊位相对充足的写字楼、居民小区等;另一方面,挖掘医院附近停车泊位使用率相对较低的公共停车场,引导就诊患者前往停放。" 杨扬表示,儿童医院沉井式智能车库最大限度利用城市边角地,增加了停车泊位供给。同时,建邺区通过增设引导指示牌对前往医院就诊的车辆提前进行分流,精确引导至该停车场,在盘活现有资源的前提下,指导停车场管理方提供更加便捷的停车服务。
通讯员 吴星月 现代快报 + 记者 赵丹丹
(校对 季林巧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