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虽然起早摸黑忙碌在田间地头,但不论是犁田耙地,还是割麦、收稻、摘棉花,父亲都绘声绘色地给我讲革命历史故事。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王二小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从小便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光彩照人。听着父亲深情地讲述,时常令我忘记一身的疲惫,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端午前后,是麦收的黄金季,村里老老少少都投入到这场声势浩大的农事中。我也不例外,天刚蒙蒙亮,揉着惺忪的眼,走进了麦田。面对一望无际翻滚的麦浪,我心里有些打怵,偌大的麦田,用镰刀一下下割下去,何时是个尽头呢?我正胡思乱想,父母弯着腰已经忙碌了起来。父亲一边麻利地割着麦子," 红色书场 " 也随之开讲:" 在艰难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没有足够的粮食,不得不吃野菜、嚼草根、啃树皮,后来野菜这些也没了,便开始吃牛皮腰带 ……" 听了父亲饱含深情地讲述《" 半截皮带 " 的故事》,我不仅认识到粮食的金贵,更为革命前辈不畏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所感动,畏难怕累的情绪顿时烟消云散,挥动着镰刀,干得热火朝天,似乎唯有如此,才不负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艰辛付出。
与干农活时听故事相比,我更喜欢雨雪天气,因为到了凛冬,全家人依偎着 " 红泥小火炉 ",父亲熟练地搓着麻绳,慷慨激昂地讲《林海雪原》的故事,窗外大雪纷飞,我的思绪随着父亲抑扬顿挫的声音,早已飞到白雪皑皑的夹皮沟,与浑身是胆、机智果敢的杨子荣邂逅 …… 听完父亲的讲述,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约上几个小伙伴玩 " 智取威虎山 ",寂静的村庄,被闹得热气腾腾、暖意融融。而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种子,也在我童年的心田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后来,上了小学,老师带领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在课堂上再次与英雄人物相遇,重温他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光辉事迹,竟然与之产生一种近在咫尺之感,可敬、可亲、可爱。记得有一次,班主任让我领读《邱少云》的故事,当读到 " 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蹿 " 的句子时,我压抑不住内心的感动,情不自禁地哽咽了,当好不容易读完课文,发现班上好多同学都在抹着眼泪。班主任说,英雄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感染了我们、激励了我们。
随着我一天天地长大,一本本图文并茂的连环画不经意间闯入我童年的世界,而革命战争题材则是我的最爱。如《鸡毛信》《小兵张嘎》《红岩》等,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小小年纪的我在阅读中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帮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红色故事相伴,时时受洗礼,天天受熏陶。虽然当时故事中的许多人、许多事我还懵懵懂懂,但在童年的时光里,烙下的一抹红色印记,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熠熠生辉。
作者 马晓炜
一审丨编辑 包学枫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