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多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对文物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联合惩治文物违法犯罪力度不断加大。近日,由公安部督办的 "10 · 21" 特大倒卖文物案,在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的不懈打击追缴下,宣布全案告破。
上亿条信息数据,勾勒出犯罪网络框架
2020 年 10 月,洛阳市公安局在工作中发现,广东商人骆某以一千多万元的价格从洛阳李某贝手中购买了一面 " 昭君出塞 " 铜镜。
通过深入梳理、分析、研判,经过 11 个月的艰苦工作,洛阳市公安局最终从上亿条各类信息数据中,逐渐查清了犯罪网络框架,梳理出疑似涉嫌倒卖文物人员 40 余人、疑似交易信息上百条。
2021 年 7 月,该案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洛阳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出动警力进行了两次集中抓捕行动。
案件主办民警李晓丹告诉记者,两年多来,专案组分别赶赴北京、上海、广东等 20 余个省市,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 59 人,目前已判决 33 人。
近年来,文物犯罪活动呈现向网络犯罪蔓延新趋势," 探、掘、盗、销、走私 " 一条龙犯罪产业链日趋成熟。洛阳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马建平介绍,"10 · 21" 特大倒卖文物案属于多链条网络犯罪,本案的关键点在于抓人的同时一定要追赃,做到人赃并获。
本次由 " 昭君出塞 " 铜镜牵出的特大倒卖文物案,历时两年多,总计追回 5000 余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 8 件,二级文物 67 件,三级文物 592 件,一般文物 4380 余件,以及古钱币 54.2 公斤。数量之多,价值之高令人震惊。
全链条精准打击,查获文物犯罪源头
值得一提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 "10 · 21" 特大倒卖文物案中,洛阳警方通过仔细梳理海量线索,最终查明了 " 昭君出塞 " 铜镜的来源。
"10 · 21" 特大倒卖文物案中查获的一级文物 " 昭君出塞 " 铜镜
根据犯罪嫌疑人莫某林供述,2014 年下半年,广西荔浦市的郭某强经当地孙某桂介绍,以 8 万元的价格,从桂林市平乐县的货主手中购买铜镜,后其受郭某强委托,通过杨某利介绍,将该铜镜送往长沙出售。
得知这一重要线索后,专案抓捕小组立刻展开行动,孙某桂、郭某强相继在荔浦市落网。孙某桂供述:2014 年,桂林市平乐县人林某永与其联系,称手中有一面铜镜要卖,因其无力购买,便推荐给郭某强购买,郭某强最终以 8 万元价格购买该铜镜,铜镜很可能系林某永伙同他人在平乐县当地盗掘出土。
根据孙某桂供述,专案组又连夜出击,先后将涉嫌盗掘、倒卖 " 昭君出塞〞铜镜的林某永、黄某生、黄某云、黄某有四人抓获归案,四人对在桂林市平乐县平乐镇糖榨村 16 组一农田内盗掘出土 " 昭君出塞 " 铜镜,并以 8 万元对该铜镜进行倒卖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之后,专案组组织林某永等四人对实施盗掘作案的具体地点进行了指认。至此," 昭君出塞 " 铜镜案实现全链条告破。
历史价值巨大,铜镜铭文罕见两次出现 " 中国 " 字样
近日,记者在洛阳博物馆见到了本案的涉案一级文物—— " 昭君出塞 " 铜镜,虽历经岁月掩埋,但依然熠熠生辉。
洛阳博物馆副研究员石艳艳告诉记者,该件铜镜的年代属于东汉时期,文物上出现 " 中国 " 字样的并不多见,但该铜镜上的铭文 " 倍去中国事胡人 " 以及 " 兵革不用中国安 " 两次出现 " 中国 " 字样,且记载了昭君出塞的史实,比较罕见,不仅具有巨大的历史研究价值,而且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保护文物、护佑文化传承,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
2022 年 9 月 5 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保护文物必须严厉打击文物倒卖等行为,上追盗掘、盗窃,下查倒卖、销赃、走私,深挖幕后金主,实现全链条打击。
保护文物,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洛阳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马建平告诉记者,公安工作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特别是打击文物犯罪活动,他呼吁广大群众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和文物保护意识,积极举报文物犯罪线索,积极参与到打击防范和保护文物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文物安全。
来源 央视网
编辑 王欣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李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