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在苏州的街头走一走,
" 丝 " 绪万千 ……
离拙政园、苏州博物馆不远,
有一座 " 大隐于市 " 的世界记忆宝库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
馆藏 " 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 "
是中国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档案之一。
6 月 9 日,国际档案日,
这座年轻的档案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开馆前夕,
江苏文脉大讲堂 " 走读文脉 " 之 " 馆长说 "
邀请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馆长谢静,
一起走读 " 丝 " 路记忆。
悬疑
神秘的档案 " 走出 " 恒温恒湿库房,
走进最平凡的生活日常,
引导人们揭开一个个历史 " 谜团 "。
苏州 " 丝路文化 " 大展开幕前夜,
专家学者发现,
待展出的 " 漳缎祖本 " 极有可能是伪造的,
" 我 " 作为第七档案室的新进员工,
走进苏州北园路一幢被划为禁地的办公楼,
展开调查 ……
别紧张!这不是新闻。
只是《第七档案室》沉浸式互动体验。
档案管理 + 谍战,悬念十足。
档案馆大院门口,
一间普通的临街门面房内藏玄机:
160 平方米全封闭空间,
被布置成 " 中央文库 " 工作场所。
馆内全景搭建出剧情中封禁多年的办公楼,
内部装潢依据史料复刻旧时风情。
玩家需要根据道具和提示解开机关谜题,
挖掘尘封多年的真相。
解惑
走进档案馆,
一切悬疑也许就有了答案。
" 档案在左 丝绸在右 " 是常设展,
分为五个展区。
第一展区 " 一丝而累 ",
展现了 56 幅精美丝绸纹样,
年代纵跨隋唐至近现代。
翻开小圆盘,
" 解锁 " 每个纹样背后的故事。
明代 " 团窠玉兔 " 纹样,
来自明代中期名将杨洪的画像。
杨洪脚下的地毯上,
有玉兔、有蟾蜍,一动一静,
搭配几何花纹,
流线优美。
" 云想衣裳花想容。"
精美的织物、绣品、纹样
是人们对于工艺之美的孜孜以求。
焦点
在 " 云霞满纸 " 展区,
科技档案堪称 " 镇馆之宝 "。
2017 年 10 月,
29592 卷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
与甲骨文一起,
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这批档案,
见证和记录了中国丝绸行业
从手工到工业的
" 转型升级 "。
彩格纺织造工艺、
彩格纺样本、工艺卡 ……
凑近细看,
这些科技档案记录的各种参数相当翔实。
" 花塔夫绸样本 "
作为东吴丝织厂的明星产品,
定格了一个时代的流行风向。
1950 年,
它首次代表中国赴欧洲参展,
震惊全场,
被誉为 " 塔王 "。
1981 年,
英国查尔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结婚,
向东吴丝织厂订购了
14 匹 420 码的深青莲色素塔夫绸,
一度引起轰动。
当年的报道也被东吴丝织厂收集整理进了档案。
塔夫绸是平纹织物中最厚重的一种。
柔而平挺,薄而丰满,
看似悖论,却于此有机统一。
怎么做到的?
所有的技术参数都记录在科技档案中。
记忆
世界记忆,
不止在档案文献的一字一句里,
更在古今传承的一丝一缕中。
微缩版云锦龙袍、
仿素纱单衣 ……
档案馆里,
这些实物都是根据传统丝绸样本档案复原的。
绢、红、绡、线、绫、绸、
缎、绯、绝、绞、缀 ……
" 丝 " 路记忆,
融入汉字的一笔一画之间,
写在中国人的基因和血脉里。
丝绸之路是历史悠久的文明交流网路。
苏州是知名的 " 丝绸之府 ",
有四千多年的丝织历史、
通江达海的地理位置。
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
都由此扬帆起航。
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还征集到了
罗永平《江苏丝绸史》手稿。
这部江苏文化专门史,
也被收录在《江苏文库 · 研究编》中。
馆长谢静说:
记忆遗产最好的传承
绝非束之高阁、秘而不示,
而是融入教育、科研、生产、生活之中,
在传承的同时创新和发展,
使之获得更宽广的生命。
文|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图 视频|现代快报 + 记者 钱念秋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