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3-06-18
觅英雄足迹 沿着红色线路出发 | 省作协作家木兰深入生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哈尔滨日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 文 / 摄 / 视频拍摄

6 月 17 日上午,作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 " 扎根人民,讴歌时代 " 文学采风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长篇报告文学《最美的木兰花》的作者、老作家张喜和专程从上海赶回来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建筑设计师吕维锋,一起来到木兰县马旭文博艺术中心进行参观。

黑龙江省木兰县籍年过耄耋的部队离退休干部马旭是 2018 年度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19 年度 " 全国道德模范 "、2019 年度 "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70 多年以来,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医疗工作岗位,无论是做一名伞兵,还是身处领导岗位,马旭始终把党的利益、祖国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马旭离休以后,得知家乡木兰县正在脱贫攻坚的时候,毅然将自己几十年积攒的 1000 万元捐献给家乡,表达了她对党和政府的深情厚谊。即使是离休后的耄耋之年仍然情系家乡、播撒大爱,不仅感动了龙江、更感动了中国,集中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牢记使命、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集中体现了一位革命军人忠诚于党、英勇无畏的坚定意志,集中体现了一位优秀中华儿女矢志报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全龙江人民学习的榜样。

长篇报告文学《最美的木兰花》由黑龙江省作协申报,经中国作协批准,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张喜创作完成。在中国作家协会 2022 年度 "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 主题实践活动中,65 岁的张喜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主持设计建造了马旭文博艺术中心的吕维锋是哈尔滨人,在学府路长大,现为曼彻斯特大学工程项目管理硕士、上海宜吾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造师、同济大学客座教授和硕士生导师。

据吕维锋介绍,位于木兰县的马旭文博艺术中心共分三层,通过 " 马旭武汉市黄陂区居住地文化展室 " 用马旭夫妇家用老物件等,讲述了她的感人事迹。而展厅和理论报告厅釆用大量图文和革命文物,讲述了东北抗联在木兰的战斗故事。同时,还融入了木兰多个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先优模范人物。目前,马旭文博艺术中心作为木兰县弘扬马旭精神和抗联精神的主阵地,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是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基地。

参观完毕,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的部分作家还深入鸡冠山抗联密营遗址腹地,先后探察了大小转山军事防御区密营、火烧营储藏区密营等重要抗联遗址。

木兰县抗联密营遗迹是赵尚志将军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三军抗日游击根据地。丛林叠嶂,枝繁叶茂,地势错综复杂,山林间,东北抗联大、小转山军事工事密营遗址内的战壕、交通壕、堡垒、野战工事借助地势合理布局,密营间交通壕交错,山脊上战壕和军事工事紧密相连,成为扼守鸡冠山密营咽喉与要冲。东北抗联火烧营储藏区密营遗址内当年东北抗联屯兵的营房、存粮的储藏窖,开垦的耕地等设施,历经近 90 年,遗迹依然清晰可见。

作家们跨沟壑、穿密林,以物为证,以史为鉴,拨开尘封已久的东北抗联历史,一幕幕远去的场景再现眼前。

据策划组织此次活动的省作协组联处处长徐一星接受采访时表示:" 扎根人民,讴歌时代。文学采风活动将在省作协其他专业委员会中持续继续进行下去,不定期开张各项活动。此次活动,将激励作家们,学习马旭的奉献,弘扬抗联精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家国情怀,坚定信念跟党走,用实际行动写出大美龙江 。"

编辑 于秋莹

值班主编 申志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