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梦云 文 / 摄)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江南水乡来到雪域高原,多年来江苏援藏干部的足迹,不仅留在拉萨的大街小巷、高山深谷之间,更刻在了拉萨人民心里。据了解,江苏援藏 80% 以上的资金用于基层和民生,实施了一批交通出行、生态环保等民生项目。
△ " 幸福路 "
" 去哪儿呀?"" 路上注意安全。"6 月 16 日上午,林周县边交林乡和江热夏乡的村民穿行于 " 幸福路 " 上,他们有人开车载着牛羊,有人带着小孙儿去县城,水泥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2022 年,这条连接江热夏乡联巴村和边交林乡卡优村的村道由原来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
△村民开车经过 " 幸福路 "
" 没有修路之前,一到下雨天这条路有很多积水,当地老百姓的出行很不方便,现在人、车、牲畜出行都很方便,可以直接沿着这条路到林周县。" 卡优村党支部书记格桑朗杰笑着说,碰到村民,他还和大家聊起了这段 " 幸福路 ",修路后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晚上夜行有路灯照明,成了名副其实的 " 幸福路 "。这条长 5.36 公里、宽 4.5 米的新水泥路,让 227 户村民彻底摆脱了 "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 " 的出行烦恼。
" 要想富,先修路 "" 道路通,百业兴 ",墨竹工卡县的农牧民和林周县的农牧民感同身受,墨竹工卡县有 " 天边之乡 " 之称,这里崇山峻岭、沟壑纵横、河流众多,近年来一座座腾空而起的 " 便民溪桥 ",打通了当地农牧民出行的 " 最先一公里 "。
△ " 便民溪桥 "
△ " 便民溪桥 " 边的溪流
当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了墨竹工卡县吉古村的 " 便民溪桥 ",桥上不时有车辆通行,桥下流水潺潺,远处的山脉清晰可见,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徐徐展开。62 岁的米玛从小在村里长大,现在他是吉古村党支部书记。他回忆,以前村民想要通过这条小溪,要在溪水上铺石头,石头上再铺木头,才能满足日常出行。" 但是一到雨季来临,水经常会冲塌桥。我已经不记得桥被冲塌过多少次,又重修过多少次了。每一次修桥都要十几天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通行。"2021 年村里建成了 " 便民溪桥 ",桥上人来人往,也能通车了,解决了村民出行的一大难题。
△车辆经过 " 便民溪桥 "
" 溪桥工程 " 是江苏省南京市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一项民生工程,覆盖全县 8 个乡镇 40 个行政村,惠及农牧民群众 1.46 万户、5.6 万人,其中 2020 年建成 25 座,2021-2022 年建成 40 座,2023 年将建成 30 余座。
据了解," 溪桥 " 主要采用工厂预制方式,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缩短了建设周期,这种预制的装配式 " 溪桥 ",桥梁跨度较大,桥面较宽,高度较高,人员、牲畜、车辆都可以通过,安全性强。" 溪桥工程 " 聚焦解决农牧民出行 " 最先一公里 ",被农牧民群众亲切称为 " 幸福桥 "" 连心桥 "" 暖心桥 "" 团结桥 "。
建一条路,修一座桥,从小处着手,江苏援藏队伍真正做到了把百姓需求放在第一位,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切实把民生这篇 " 大文章 " 做实做好。
(校对 胡涛 编辑 蒋文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