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补注》
【宋】洪兴祖 补注
凤凰出版社
2019 年 01 月
内 容 简 介
跨越千年,在南宋学者洪兴祖心中,屈原的精神有着更为具象、立体的表达。
洪兴祖与秦桧同朝为官,他一向跟秦桧不和,而且不畏强权,敢于奋起直斥。秦桧对他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要置他于死地。
△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 南京图书馆供图
洪兴祖《楚辞补注》共十七卷,对楚辞原文的注释详实而客观。他对屈原思想的评价,突出强调了忠良品行和高洁情操。
他独创 " 补注 " 体例,参照诸多底本,或精校异文,或遍考方言,或训释音义,或广征文献,或阐发思想,又及考订史实,详证名物,辨析地理,厘清章节,可谓细大不捐,洞微见著,发扬屈意,驳正旧注,是《楚辞》注本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其广征博引,有功于保存宋以前重要资料。
比如,《天问》中注舜二妃事引《列女传》,与今本《列女传》颇有差异,神话色彩更浓厚。
此书记载的《楚辞释文》佚文七十七条,对研究《楚辞》古音、古义均有较大价值。朱熹作《楚辞集注》,也多采其说。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明万历十四年刻本 记者 顾炜 摄
" 楚辞 " 是战国时期楚国发展起来的新体诗歌。它既是一种文体,也是一部总集书名。《楚辞》成书,既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也不是出于一个时代。它是由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逐渐纂辑增补而成。
楚辞的整理和研究,可以追溯到汉代。西汉刘向整理屈原、宋玉诸赋,分为十六卷,定名为《楚辞》,这是楚辞成为总集的开端。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是楚辞研究开山之作。可惜后来都散佚了。
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楚辞研究之作。它基本奠定了《楚辞》的原始篇次,后人虽有增删,但大多以此为 " 鼻祖 "。
宋代是楚辞研究的高峰时期,上承汉代,深受理学思想和文学思潮影响。其中,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最具代表性。
《楚辞补注》卷一题 " 校书郎臣王逸上 "" 曲阿洪兴祖补注 "。每条先列王逸原注,补注于下,且均标 " 补曰 ",以示区别。
△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 南京图书馆供图
《楚辞补注》今天的版本主要源自两大系统:一是明嘉靖间翻刻宋本,一是康熙元年(1662)汲古阁刻本。《江苏文库 · 文献编》此次出版,根据南京图书馆藏同治年间金陵书局翻刻汲古阁本影印。
作者简介
洪兴祖(1070 — 1155),字庆善,号练塘,丹阳(今属镇江市)人。政和中登上舍第,南渡后召试,除秘书省正字。官提点江东刑狱,出知真州、饶州,兴学开荒,治绩颇佳。
洪兴祖与秦桧同朝,但他向来与秦桧不合,而且不畏强权,敢于奋起而斥。秦桧对洪兴祖恨之入骨,千方百计想要置他于死地。洪兴祖被贬官昭州(广西平乐县),第二年八月忧郁而卒,时年 66 岁。他的墓葬在丹阳里庄竹塘村,后被追赠敷文阁学士。
他好古博学,一生手不释卷,著有《周易通义》《系辞要旨》《老庄本旨》等。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参考《江苏文库 · 文献编》书目提要
来源:江苏文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