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讯 高温天气下正值用电高峰,在肥城经济开发区的 10MW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随着工作人员按下盐穴储能释放电能启动键,地下盐穴的高压空气被释放,携带所储存的热量一起推动膨胀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源源不断释放出电能。" 电站每小时能发电 1 万度,可满足 4500 户居民一天的用电需要。" 中储国能(山东)电力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侯虎灿说。
这是国际首套 10MW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于 2021 年 9 月并网发电。如同这天气一样火热的还有距离该电站不远处的中储国能 300MW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的施工现场,只见挖掘机、推土机轰鸣震耳,重载大型卡车来回穿梭,该项目全部建成后,一小时能发电 31 万度,相当于一个中型抽水蓄能电站的规模。
废弃盐穴变身 " 城市充电宝 " 是我市在 " 双碳 " 目标引导下,扎实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打造千万千瓦级 " 储能之都 " 的生动缩影。
储能作为护航能源高质量发展的 " 压舱石 ",在 " 充电 "" 赋能 " 新能源快速增长、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稳定运行等方面作用彰显。近年来,我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加快构建以抽水蓄能、盐穴储能储气、电化学储能为主,以制氢储能、储热储冷等为辅的新型多元储能体系,丰富了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布局,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空间。预计到 2025 年,泰安市储能规模将快速发展到 400 万千瓦,到 2030 年力争达到 1000 万千瓦,建成全国知名的多元储能基地。
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我市大汶口盆地盐矿面积 50 多平方公里,储量达 75 亿吨,经过 30 余年的开采形成了 70 余对密闭的盐腔,极为适合建设储能储气工程。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市规划布局了肥城市、岱岳区盐穴储能储气基地,形成了 " 一体两翼 " 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建成中储国能 1 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在建和今年即将开工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3 个,装机容量 105 万千瓦。预计到 2025 年,全市盐穴储能规模达到 150 万千瓦;到 2030 年将达到 300 万千瓦。
在抽水蓄能方面,我市已建成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装机 100 万千瓦,2022 年发电量达 12 亿千瓦时,实现税收 1.5 亿元,山东电网调峰调频共调用 5000 余次,日最高达到 46 次,在电网调峰调频、绿电消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泰安抽水蓄能二期 180 万千瓦电站,总投资 102 亿元,正在全面建设中,计划 2027 年并网发电;良庄 100 万千瓦电站正争取纳入国家抽水蓄能规划。
我市在电化学储能方面成果同样丰硕。当前,我市与打造 " 泰山锂谷 " 相衔接,构建起了 " 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 电池封装 + 终端应用 " 的产业生态。其中,在蓄能电池端,重点发展以航天航电、圣阳锂电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以蔚蓝碳中和产业园为代表的钠离子电池、以超威电池为代表的铅碳电池等业态;在电池封装端,重点打造新合源电池壳、泰开大容量箱变设备及 PACK 电池组封装项目;在应用端,重点发展吉利本途新能源商用车、中京无电空调等项目。今年我市还将开工建设协和钠锂组合储能示范电站等项目,预计到 2025 年,全市电化学储能规模达到 100 万千瓦,2030 年达到 300 万千瓦。
不止于此,我市还依托丰富的工业副氢资源和华能新泰光伏制氢基地,打造多种氢能应用场景;充分利用火力发电、生物质发电余热资源和废弃矿坑,发展储热储能、矿坑储能;全力推进鲁西煤炭储备基地、东平陆港储煤项目建设 ……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培育 " 储能之都 " 阳光雨露,我市集聚各类优质资源,创优发展环境,打造储能产业快速增长极。我市精准施策,积极落实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容量补偿政策,完善峰谷电价政策,为 " 源网荷储 " 发展创造更大空间。中储国能 30 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入选山东省 2022 年度储能示范项目,获得省级储能配套政策支持。健全 " 新能源 + 储能 " 激励机制,对于配建(共享)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我市在消纳接入、核准备案、调度运行、发电小时数等方面给予倾斜。此外,我市还着力打通资本链条,整合现有新能源产业财政资金,设立储能发展基金,支持主流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化示范,为储能产业注入源源动力。
推动储能之都 " 共建共赢 ",我市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坚持牵手能源领域 " 国家队 ",与国家电网、国家能源、华能、华电等央企国企深度合作,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有效解决 " 储能之都 " 建设启动资金大、技术要求高等制约瓶颈。在项目合作方式上,推动新引进的央企、国企与当地的盐企、煤企、电企 " 联姻 ",建立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此外,我市通过专业园区带动,提升要素集聚力。打造宁阳超威百亿产业园,充分发挥超威集团铅酸蓄电池生产基地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电化学储能,推动超威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项目落地;打造新泰光伏制氢产业园,推进新能源消纳 + 低成本制氢 + 甲醇绿色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打造泰安高新区新能源装备产业园,聚焦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等领域,突破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向零部件集成化、模块化布局升级。
实现 " 双碳 " 目标,能源是主战场。新征程上,我市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全力构建富有泰安特色的新型多元储能发展新格局,聚力打造千万千瓦级 " 储能之都 ",奋力书写绿色发展新答卷。
记者 : 王玉
编辑 : 程蓉
审核 : 王婷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