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6-30
“锐意实验”的南京师大附中,努力做一粒教育的好种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时代在变,时刻催发新命题,须臾即是千万里。教育之变,既是顺应时代之举,更应引领时代潮流,先想一步、先试一步、先行一步。

附中 1949 届校友袁隆平院士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今天的附中人也在努力做一粒教育的好种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孜孜以求。

回溯百廿来时路," 锐意实验 " 是附中的文化基因,是附中蓬勃生长的青春密码,也是附中一直在书写的答案!

坚持 " 锐意实验 "

培养更多时代领跑者

附中人努力做一粒教育的好种子,坚持 " 锐意实验 ",培养更多的时代领跑者。2023 年 2 月,学校党委书记葛军,代表南京市、江苏省,在全国第二届基础教育论坛中以 " 坚定不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为题,作了主旨报告。

2019 年,附中成为首批立项建设的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2020 年,又成为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附中始终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执行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要求,因时因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锐意实验 " 是百年附中文化精神的核心之一,彰显的是求真的本质、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体现的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需要。

首先,打破学科壁垒,培养更多融合学习者。2014 年起,学校从学生学习进程的原点——阅读出发,提出 " 全科阅读 " 理念,即人人须进行各学科、各领域的阅读与写作,制定了《全科阅读实施手册》。将 " 人文阅读 " 发展为 " 全科阅读 ",变化的不仅仅是两个字,更是对阅读价值的一种高度的认同,是对全面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是对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附中界定。

第二,打破有形围墙,培养更多未来创造者。2015 年,附中成为全国 16 所之一的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为培养我国国防事业拔尖人才作贡献。附中还积极支持学生参加 " 两大计划 " —— " 中学生英才计划 " 和 " 中学生‘紫金’科学探究计划 ",让高中学生获得从项目选题、科学实验、撰写论文及论文答辩全过程的科研经历,帮助中学生树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志向,提升运用知识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附中每年都有近五十名同学入选上述计划。多元高品课程,培养和造就了更多敢于想象、敢于尝试的未来创造者。

第三,打破传统模式,培养更多时代领跑者。无论是国际发展大环境,还是国家建设新形势,都呼唤学校培养新时代的 " 领跑者 "。附中每学期开出 80 多门选修课、60 多个学生社团,形成了公民素质养成、思维品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附中尝试打通分科界限和年段界限,实现理科课程重构;尝试打通高中—高校科研培养界限,积极激励学生参与各类卓越计划、" 少年班 " 计划,尝试对拔尖创新后备人才进行一体化培养;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共同创设一套适合创新潜力较强的学生学习的 " 科学菁英班 " 课程,旨在培养具有高水平文理素养的拔尖创新后辈人才。在成长通道上,学校还针对竞赛、高考、强基与综评这三个板块,通过多种组织形态给予充分保障,让每个学生都能针对自身的特点寻找到自己成长为英才的方向与路径,让每一个孩子都自信自强自立,成为独一无二的闪闪发光的自己。近年来,附中辩论队多次蝉联全国辩论赛冠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人数连续 10 年位居江苏前列,近几年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牌 4 枚,2022 年徐国玮、杨明轩同学同时获得第 52 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总成绩分列全球第一、第二。

上新 " 科学盒子 "

感受附中 " 菁英教育 "

" 科学盒子 " 即将上新!海洋科学、工程技术、大健康、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十大选题,将成为附中给 2023 级新生的 " 见面礼 "。多年来,附中一直坚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以来,江苏一直紧跟新时代步伐,全面提升实施水平,始终坚定走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列,而附中也在不断努力探索,坚毅地走在江苏教育改革的前列。

一、开展菁英文化行动,改观学子精神状态。基于附中的生源状态,学校定位于 " 面向群体、菁英教育 ",努力为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厚实的底子。" 菁 " 指生命力旺盛,草色青青,意蕴附中学子的可持续发展;" 英 " 指事物最精粹的部分,指具备核心素养的附中学子的卓越成长。学校科学地制定了 " 活力青春 " 南师附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了 " 青春文化校园生活行动计划 ",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全员体格计划、打造精品社团以及学生艺体活动等,打造青春活力校园。附中校友巴金曾说," 青春是美丽的 "。美丽的青春,在于健康明亮、在于激扬进取,在于自我完善、在于自主建构,在于思想的深刻、在于精神的高贵。正是这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进取精神,让附中穿越几经迭代的教育时空却依旧生机盎然。

二、以高品质研学行动,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学校推行以成果为导向的高品质研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实施 " 认知发现——问题研讨——方案解决——成果凝练 " 的四步导学策略。自 2019 年开始,为新高一新生提供精心打造的 " 科学盒子 " 线上课程。" 科学盒子 " 是一款探究性学习教具集成包,每套盒子都有基于课程配套的线上课程和特制教具。学生 4 人一组,进入搭建完善的在线学习平台,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完成课题探究。近四年,在中科院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顺利完成了 31 项科研课题,分组合作研究论文 31 篇,申请发明专利 1 项,发表 SCI 期刊论文 2 篇,E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各 1 篇。依托课程基地,参与中科协 " 英才计划 ",在 2019、2021、2022 赛季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中均斩获全国一等奖。

走近 " 国科大班 "

师生分享感悟

2022 年,南京师大附中《科学菁英班: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探索》项目,在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期评估中获得优秀。国科大菁英班简称 " 国科大班 ",又被称为 " 果 壳班 "。

●张文理

物理竞赛主教练 国科大菁英班班主任

国科大菁英班课题组经过大三轮的磨合和实践,多次对课程大纲及教材内容进行了研讨、修改,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建立了独特、成熟的国科大菁英班课程体系。课程在广度、深度上有较大的提升与改变,既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因材施教,又对实验课程、探究性课程等进行了极大的拓展,充分保证了学生的高端发展。

在竞赛课程体系方面,学校建立了针对各类层次学生需求的竞赛课程,A、B 班的分层次教学,保证了高层次发展,也减少了 " 零基础 " 学生入门的难度。A 班主要是培养高端竞赛学生,参加全国的物理竞赛决赛;B 班主要是针对高考考生,提升其学科素养,帮助其在强基、各类顶级高校的学科营的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

●徐国玮

2023 届毕业生 52 届国际物理奥赛金牌第一名 保送清华大学

附中一直教育我们要将 " 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 的校训常记于心,做一个文理兼修、全面发展、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并能融入社会的人。附中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多的在于让学习回到学习本身,让个人爱好与学习任务达成和解,鼓励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发展目标,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斗志。附中全新建造的实验楼可以完成大量的自主探究性实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老师们经验丰富,会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指导,教会我们满怀好奇心和求知欲地面对未来。

●常浩翔

高二(16)班班长 中科大少年班 " 创新试点班 "A 档录取

" 国科大班 " 是一个温暖而有凝聚力的集体,更是一个 " 专业学习者 " 成长的家庭。老师们谦和而又学识渊博,每一堂课不仅是知识点的呈现,更是深层次原理规律的探究。我们甚至有时为知识间的贯通与联系,或某些科学现象的神奇、某些迷惑的解开而 " 叹为观止 "。同学们各个 " 身怀绝技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这里没有一天会是虚度,我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日益由衷地意识到:能与优秀者同行是一种幸福!(通讯员 王春玉 王晶)

相关标签

阅读 人才培养 航空 教育部 高中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