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孙洪宇 韩雪 曹一凡 哈尔滨日报记者 罗彦坤
冰城夏都迎来旅游旺季,木兰县鸡冠山脚下的 " 广信村三门徐屯红色抗联小镇 " 热闹起来:抗联红色驿站 " 农家乐 " 盛宴待客,村路两侧酒旗招展," 一户一品 " 的农家院成了特色采摘园,吸引着游客来寻 " 宝 "。
近年来,木兰县以夯实基层党建引领、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将建国乡广信村建设为 " 哈尔滨市唯一 ",中组部评定的红色村组织振兴、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打造了集红色文化教育、旅游开发、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美丽村庄样本,闯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 红 " 起来
木兰县建国乡广信村背靠鸡冠山,抗战时期,广信村是进入鸡冠山 " 东北抗联第三军 " 密营的门户。曾几何时,广信村也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产业单一增收困难,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
近年来,木兰县举全县之力发掘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建立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其中,火烧营储藏区、" 大小转山 " 军事防御区、" 簸箕掌 " 核心密营区等景点,再现了蛇形交通壕、土碉堡、木刻楞、地窨子、马厩、烘炉等生产、生活和战斗场景,成为 " 网红打卡地 "。
今年 5 月,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木兰县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以及黑吉辽蒙 " 三省一区 " 文物专家实地踏察了鸡冠山抗联密营遗址群,经鉴定,鸡冠山密营遗址群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抗联密营遗址群,这更加坚定了广信村走红色旅游发展之路的信心。
随着抗联故事的逐步挖掘,村民当年为东北抗联送粮、送酒、送消息的事迹,经由本村老人之口得以深挖整理,并记入 " 村史 "。当年 " 东北抗联 " 的部分生产、生活场景也依据记录进行了复原。其中,当年被称作 " 热闹街(读 gai)" 的密营集市,如今在销售农家院出产的果菜、鸡冠山蜂蜜、木耳蘑菇等山珍土特产。复建的 " 抗联驿站 " 现在是村里的美食广场,摆上桌的都是纯正的农家菜,为游客提供休息场所和 " 舌尖享受 "。柳家酒坊是村内的百年酒坊,当年抗联战士就是凭借这里的烧酒熬过一个又一个寒冬,广信村对柳家酒坊进行了复建,酒窖揭盖儿时,满村飘香。
广信村在党建引领下,激活了红色资源,逐步成为一张县域 " 金名片 "。
产业兴旺,乡村日子富起来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广信村 " 抗联路 " 两侧栽满了北京菊、万寿菊,这美景也是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增收项目。这些花都对接了木兰经济开发区的健康产业园,被加工成代茶饮和叶黄素胶囊,每户村民都有 " 分红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环绕着广信村的 700 亩稻田,是当年抗联战士开垦耕种的 " 口粮田 ",如今也是 " 抗联小镇 " 的一景。炎炎夏日里,稻田随风送出声声蛙鼓、阵阵清凉,许是抗联战士曾经梦寐以求的安宁。
如今,这块农田与小村的庭院经济一起纳入统一管理,打造成 " 抗联粮 " 和绿色农产品于一体的系列品牌,由村集体注册的农产品销售公司统一经营。各家各户的小园蔬菜、水果、蜂蜜成为游客喜爱的 " 伴手礼 "," 广信红 " 系列农产品形成统一的商标和固定销路,名头越来越响。
今年,红色广信村还与省内多家高校签订了共建协议,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培训基地,来自于院校的最新研科研成果也在这里对接了农家院,油豆角、" 乳黄瓜 " 扎根小菜园,成为庭院经济对接 " 两头两尾 " 新的增长点。
指着村集体投入 110 万元建设的现代化牛舍,广信村党支部书记赵爱成告诉记者,地处浅山区,过去广信村几乎家家都养牛," 当年,乡亲们用牛为咱的抗联队伍送粮食,如今靠牛蹚开致富路 "。
治理有效,乡村环境美起来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核心。在广信村的发展实践中,"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 成为指引,通过村民共治达成有效治理," 绿色生态 " 擦亮了美丽乡村底色。
盛夏时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广信村遍地美景、闹中有静。漫步村庄小路,红花绿树掩映,民居蓝瓦灰墙、整齐干净。治理有效让乡村环境美起来,广信村处处展现着生态宜居村庄的新貌。广信村党支部书记赵爱成说:" 守着鸡冠山天然‘大氧吧’,每天都有大客车进山门,咱就住在景区里,在家门口赚钱,住村里真比住城里强多了。"
广信村村容村貌没得说,环境卫生抓得更细致,各家各户门前都摆放着分类垃圾桶,生活垃圾按照 " 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 的原则管起来。谁做得不好,就会有 " 监督员 " 上门提醒,这支队伍由脱贫户、边缘户组成,巡逻、防火、守夜等他们都管。新安装的路灯照亮了小村夜,464 户村民夜间出行更方便,整村环境水平明显提升。
走进村民柳林家,和全村乡亲一样,室内厕所、秸秆块炉灶一应俱全。柳林说:" 厕所改造后,生活太方便了。以前都烧柴草,现在用生物质锅炉烧秸秆块,环境清洁了,村容村貌提升了一大截儿。"
文化振兴,乡亲日子乐起来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作为红色抗联小镇的建设项目之一,广信村的 " 红色酒文化 " 展厅日前落成,厅中展示的是柳林酒坊创办人柳家父辈与东北抗联第三军交往的红色家史。酒坊曾是鸡冠山抗联密营一处后勤补给点儿,抗战胜利后,当地群众把他家烧制的白酒称为 " 抗联小烧 "。每天,来品烧酒,寻红色故事的游客不少。
在广信村的抗联红色驿站有一处广场舞台,这里每逢周末都有演出,在木兰县文化馆的指导下,乡亲们排练了系列文艺节目,还把抗联故事搬上了舞台。游客围坐在篝火旁欣赏节目,感受抗联战士们 "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 的壮志豪情。
木兰县委宣传部部长郝东生表示,文化振兴就是要通过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促进文化传承。木兰县在红色文化挖掘和保护中,推动红色文化广泛传播、红色故事深入人心,推动红色文化和产业振兴有效衔接,让乡村振兴更多姿多彩。
木兰县以建设 " 抗联小镇 " 开篇布局,让鸡冠山抗联红色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生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渐次展开。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