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康福柱 文 / 摄
阿城区亚沟街道是著名的黏豆包小镇,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的亚站村黏豆包产业做得风生水起,黏豆包年产量 100 余万斤。2023 年,在新任党支部书记王日强的带领下,亚站村又迎来了新变化,村党组织得到加强,种植业、养殖业进一步优化,乡村的发展愿景越来越清晰,新任村党支部书记的 " 三把火 " 燃起了乡亲们致富的大梦想。
强党建,凝聚起发展合力
王日强是土生土长的 " 亚沟人 ",2019 年,在当地遭遇洪水时,危急时刻,他开着铲车往返 10 余次,救助被困村民百余人,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 " 铲车侠 ",他先后入选 " 中国好人榜 "" 龙江好人榜 ",获得全省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冰城好人楷模 " 等称号。几年过去了,荣誉光环褪去,但他不忘初心、勇挑重担的 " 好人 " 本色却越擦越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王日强深知这个道理,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亚站村现有党员 96 人,但年龄结构偏大,部分年轻党员外出务工,又很难发挥作用。王日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优先把留在村里的优秀青年、种粮大户作为党组织发展对象;对在外务工年轻党员加强引导教育,通过建微信群、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学习管理,使外出务工党员做到 " 人不在村、心系家乡 ",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村党支部探索党建网格 " 党员中心户 " 制度,拓宽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渠道,提升基层党建的组织力和覆盖力。通过村民议事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党员干部沉下身子、担起责任,着重解决百姓的 " 急难愁盼 " 问题,把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提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调动起党员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不断探索为民服务新机制,不断凝聚起振兴发展合力。
兴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发展来带动。黏豆包曾是亚站村的主导产业,全村除了一家规模较大的黏豆包加工厂外,还有不少小作坊,仅这家黏豆包加工厂就能带动 30 多名村民就业,冬闲时,每人每月能赚四五千元。王日强引导乡亲们通过电商平台等途径来销售,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为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2023 年,亚站村与一所高校签订了 200 亩的洋葱种植合同,由高校提供种子和技术,并负责回收,预计每亩能增收 300 多元。记者在亚站村的一片洋葱地里看到,洋葱长势旺盛,已结出鸡蛋大的葱头。王日强表示,今年是第一次种植,不少乡亲还在观望,今年种植成功后会带动更多乡亲种植洋葱来增收。
亚站村的种植业不断优化,养殖业也不断取得突破。亚站村有一家企业以养殖蛋鸭、生产咸鸭蛋为主,这家企业自己养殖了近 2 万只蛋鸭,王日强与企业负责人商量,希望企业能带动更多乡亲参与养殖鸭子、生产咸鸭蛋的产业。如今,这家企业带动就业 20 多人,村民增收的路越来越宽。
谋发展,绘制振兴新蓝图
在通往亚站村刘秀屯的公路上,公路两侧的护栏都被涂成了 " 彩虹 ",村里的墙壁也都粉刷一新,上面画着展示风土人情、乡村生活的墙绘,小屯的颜值提升了不少。有乡亲告诉记者,现在屯子里的环境好了,每天出门看着墙上的画就觉得舒坦。" 刘秀屯离阿城城区比较近,屯里有好几处鱼塘,我们希望通过提升村屯环境吸引城里人来钓鱼,发展旅游业 ……"
这段时间,王日强一直四处参观,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亚站村实际谋划村子未来的发展。他介绍,亚站村种植的黏玉米一直用作黏豆包的原料,如果将其生产成鲜食玉米,能进一步提高附加值,他正和另外几位村干部谋划建设鲜食玉米加工厂事宜。村集体还有一处闲置房舍,经过大家议事协商,准备以入股的形式与一家企业共同生产膨化饲料来增加村集体收入。
" 我们村生产的咸鸭蛋和黏豆包在市场上销售不错,未来将通过打造品牌农业、产业融合等办法做优做强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王日强信心满满。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