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无锡 2023-07-03
这些无锡古代学霸的读书地,暑假带娃安排起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暑假到了

如果你还没想好带娃去哪玩

家门口的这场古代书院游

速速安排起来

无锡东林书院

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

是北宋大儒杨时讲学的地方

无锡蒋子书院

被称为 " 状元极地 "

无锡五位状元

有四位都在这里读过书

这个夏天

一起走进江南书院

探寻状元足迹 感受风雅生活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是北宋大儒杨时讲学的地方。因讲舍前临清溪,周围古木丛秀,杨时喜爱其深得庐山东林寺之胜,故名 " 东林书院 "。

"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 这副大家耳熟能详的对联,就悬挂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依庸堂里。

曾几何时,无数莘莘学子沿着古运河而来,轻叩乌木院门,只为 " 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 ",只为找到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如今,深深书院敞开了门打开了心,把功课变成吟诵,把考试变成游艺,让研学找到乐趣,把千年文化打造成了新国潮 IP。

一年一度的考试季刚结束,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来到东林书院,听一听古代学子的求学故事,探寻状元的足迹,感受现代的书院生活。

第一课:拜师礼

" 拜师礼 " 作为人生四大礼之一,对开启学生的求学之路,引导学生学典立德、知行合一,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隆重的拜师仪式不仅包含着对于师者的尊敬,同样寄托着师者对于弟子的期望以及一脉学术薪火相传的美好愿景。

第二课:射礼

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古代君子的必修课。

第三课:投壶

投壶也是由射礼演化而来,宋朝的吕大临在《礼记传》中写道:" 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

第四课:制扇

小小的一把扇子,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也是民族传统文物中的艺术瑰宝。

在东林书院,还有很多开运的小物件,状元笔、状元帽、扇子等等。

在中国科举史上,共诞生了五六百名状元,而其中又数江苏的状元最多。

无锡的五位状元里,有四位都在同一个地方读过书,那就是无锡南部雪浪山上的蒋子书院。蒋子指的就是无锡的第一个状元,宋代的蒋重珍。

雪浪山被誉为 " 太湖第一峰 ",它的东麓有一行名叫 " 状元路 " 的石路,是无锡第一位状元蒋重珍当年走过的路。 历史上,无锡地区的书香门第都把男孩送到蒋子阁读书,如后来的状元邹忠琦、王云锦、顾皋等。

沿路而上,可以在 " 状元桥 "" 状元亭 " 了解到蒋重珍高中状元的故事。

状元亭依山而建,呈四方形,飞檐凌空,线条简洁,古朴雅致,别有风韵。在亭中依栏远眺,满目滴翠,野花飘香。耳听山谷松涛阵阵,涧水流音潺潺,一股灵气昂然而生,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之中。山上有一石碑,碑文刻有蒋重珍生平,极其珍贵。

雪浪山顶原是雪浪庵所在地,因为蒋重珍在这里读过书,在他高中状元之后便更名为蒋子书院,前殿中央悬挂着书法家钱茂生先生书写的 " 状元极地 " 匾额。

蒋重真当年读书成名的地方原叫谭云阁,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如今更名为蒋子阁,依然是按照宋代建筑风格重修的砖木结构两层小楼。

书院四周树木葱茏生机勃勃,与雪浪山贡茶园里历经沧桑八百多年的古茶树相依相拥清幽静谧。" 一门四探花 "" 祖孙同鼎甲 ",科举文化馆中,还能看到科举制度的介绍和无锡状元文化、雪浪地区的科举美谈。

讲到蒋重珍就不得不提尤袤,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的尤袤就出生于雪浪山麓的许舍村,他二十一岁高中进士,是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的著名诗人和藏书家,在他 48 年的官宦生涯中,勤政廉洁,为人耿直诚心,晚年收蒋重珍为徒,在他的教养下,蒋重珍终于成为无锡第一个状元,弥补了历史上 600 年无锡无状元的空白。

历史上

有像蒋子书院这样

以多出状元而闻名的书院

也有像东林书院这样的学术重地

每一个都有品不完的故事

暑假快到了

家长们安排起来吧!

编辑:小青梅

来源:江苏新闻

相关标签

风雅 江南 北宋 考试 求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