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开启高温炙烤模式,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关于 " 热 " 的谣言冒头——防晒衣水洗后不防晒、热射病是大号中暑、车内暴晒过的矿泉水喝了会致癌等等被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集中辟谣。
每月 " 科学 " 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流言
暴晒的矿泉水会致癌
市面上合格的矿泉水瓶,制作材料通常为食品级塑料,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PET)。PET 不仅抗酸、抗碱、耐油脂,而且能经受得住大多数溶剂的腐蚀。在低于 120 ℃的环境下,PET 无毒无味,装饮料很安全,但受到高温时,会慢慢溶解并释放出一些有害人体健康的有机溶剂。
车辆里的温度,即使是在夏季,一般也很难达到 120 ℃,因此 " 在车内暴晒过的矿泉水会致癌 " 这一说法没有科学依据。
流言
高价防晒服是智商税
当防晒和 " 美 " 挂上钩时,催生了高价的防晒产品,但许多消费者似乎很难准确识别高价 " 黑科技 " 的真伪。
" 以前觉得正常防晒衣不会超过一百块钱 , 现在动不动就两三百元。" 小阳说,丰富的使用场景促使防晒市场更加细分,也让防晒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 这样高价的防晒衣性价比很低了 "。
在社交平台,不少消费者吐槽自己的防晒产品,比如防晒帽的帽檐不贴头,稍微起风就翻面;防晒衣并没有凉感,穿上闷热不透气;防晒伞的伞骨易变形、易折断;还有消费者晒出自己被晒黑的照片,直指某些防晒衣是智商税,容易拉丝起球不说,防晒效果还不如普通外套。
" 防晒衣不算是智商税,但那些高价防晒衣就不一定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普通衣物同样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甚至同颜色下,100% 棉的普通衣物防紫外线性能比专业防晒衣更好。实际上,这些高价防晒衣所用材质,依然是寻常的涤纶、氨纶、锦纶等。所谓 " 黑科技 ",不过是不同的面料配比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已。
" 紫外线分为三个波长,我们防晒主要防的是 UVA 和 UVB 这两种紫外线。"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医学美容科主治医师张会敏介绍,UVA 穿透深,是皮肤老化、变黑的主要原因;UVB 穿透浅,导致红斑、脱皮、晒伤等现象,即 " 晒黑 UVA,晒伤 UVB"。
大部分防晒衣会有 UPF 标识,指的是防 UVA 和 UVB 的能力。我国执行的是欧洲标准,要求 UPF>40,T ( UVA ) AV (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 <5%。" 实际上 UPF 值没那么重要,应该注意的是 UVA 透射率不能太高。" 张会敏说,这是普通衣物与防晒衣的最大区别。
张会敏建议,物理防晒是最经济高效的防晒方式,防晒衣不必过多追求 " 黑科技 ",选择锦纶为主要材质的防晒衣,透气性高,更适合日常使用。
流言
防晒衣一经清洗就失效
防晒衣真的不能下水洗吗?过度清洗防晒衣,确实会导致衣服的防紫外线性能下降,但正常清洗是没问题的。防晒衣通过在布料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抗紫外线剂,或者在织物表面添加防晒涂层,增强衣服抵抗紫外线的效果,就像在衣服表面涂了大量的防晒霜一样。
专业的防晒衣一般都会在吊牌上标明防晒指数,这个指数是通过国家专业机构标准检验而得出的结果,只有当 UPF>40,且 T(UVA)<5% 时,才具备被称为 " 防紫外线产品 " 的资格,才可以叫 " 防晒衣 "。
一般情况下,防晒衣的清洗次数在 30 次以内时,防晒效果不会有太明显的降低,超过 30 次之后,就要看抗紫外线剂的耐水性和防晒衣的加工水平了。给衣服添加紫外线屏蔽剂的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纺丝原料中加入,另一种是在织物上浸泡或涂层。通常来说,在纺丝时就加入的紫外线屏蔽剂能和原料结合得更好,多次水洗后抗紫外线性能依然可观;而在织成布后才附着在织物上的紫外线屏蔽剂更容易在水洗时被剥离下来。
防晒衣的使用寿命一般是几个月到一年左右,其中防晒成分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防晒效果肯定要比刚买的时候差。每年更换新的防晒衣,可以保证良好的防晒效果。
流言
热射病就是中暑
有人认为热射病就是中暑,并不严重。其实它和中暑不完全一样,更不可掉以轻心。一般中暑患者体温常会超过 38 ℃,并伴有面部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恶心呕吐,或四肢冰冷、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变快等症状。
而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 " 重症中暑 ",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 40 ℃,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热射病不是突然发生的,在中暑发展成热射病之前,会先经历 " 先兆中暑 "" 轻症中暑 " 等情况,要预防热射病,首先要避免中暑发生。应尽量避免待在高温(高湿)以及不通风的环境里,出行时要避开高温,做好防晒。此外,可以适当备一些防暑药品。不得不在户外作业或活动时,要注意个人身体状态,多喝水,及时休息。如果是驾车出行,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注意避免脱水的发生,保证充足的睡眠。
流言
干眼症滴眼药水管用
网上流传 " 干眼症就是‘眼睛缺水’,只要多滴眼药水就可以有效缓解 " 的说法。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干眼症又叫干眼,是指各种因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或眼表组织病变的一系列疾病。
我们眼球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液体,即 " 泪膜 "。它由油脂层、泪液层与黏蛋白层组成。虽然只有几微米厚,但它就像眼睛的 " 润滑油 ",能保持角膜、结膜的湿润,还可改善眼睛的屈光性能。
在干眼不太严重的时候,患者只要休息一下,滴一些人工泪液,似乎又可以看清东西了,就容易掉以轻心。其实干眼症是泪膜分泌功能紊乱的表现,不只是 " 缺水 "。虽然听起来很奇怪,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泪膜平衡被破坏了,反而容易刺激泪腺,产生大量泪水,然而流出来的多余的泪水,却没法有效地以泪膜的形式存在于眼表面滋润角膜。
外部手段只能帮助其逐渐恢复生理功能,所以一定要在早期引起重视,及时改掉坏习惯,不要乱用眼药水,避免越来越严重。如出现眼干、眼涩、睁眼困难等干眼症状,请立即去正规医院眼科就诊,确定干眼的类型,对症治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