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3-07-05
【文旅】西安市发布第三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为了推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近日,西安市发布第三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

西安市在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中,立足都市现代农业和大城市农村发展与治理的根本,以乡村振兴统领 " 三农 " 工作,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一体谋划一体推动。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此次发布的第三批乡村振兴十大案例,聚焦以深化农村改革,打通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形成了一系列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实践。发布这些示范典型案例,旨在发挥典型引领作用,给全市在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以启发和借鉴。

阎良区

强化甜瓜羊乳两链驱动

聚合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阎良区国强现代农业(省级)园区

阎良区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契机,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扶持、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农旅融合、利益联结,持续做大做强甜瓜和羊乳两大主导产业,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6 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21 个,建成万只奶山羊养殖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早春甜瓜生产基地之一。

积极推广使用甜瓜双根嫁接技术

2022 年,阎良区实现农业总产值 59.5 亿元,农业增加值 38.1 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496 元。2023 年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鄠邑区栗峪口村

坚持 " 生态 + 文旅 + 产业 " 融合发展

探索联片共建发展新路径

▲鄠邑区栗峪口村

近年来,栗峪口村依托秦岭北麓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坚持 " 生态 + 文旅 + 产业 " 融合发展的理念,全面盘活乡村文化、闲置宅基地、废旧厂房等资源,引进企业及 " 乡创客 " 人才,采取 " 保底 + 分红 " 的模式,发展乡村休闲游。

▲村企共建东方嘉禾 Lummo 营地

打造了 " 土锤咖啡 "、乡村会客厅、东方嘉禾 Lummo 营地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带动周边蔡家坡、直峪口、下庄等 8 号公路沿线石井片区,发展精品民宿、研学旅游、乡村休闲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蓝田县汤峪镇

坚持连片共建

打造 " 高颜值 深内涵 有特色 "

的美丽乡村

▲蓝田县汤峪镇

蓝田县汤峪镇位于西安市东南近郊,以温泉旅游而驰名,风景秀美,交通便利,是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和第四批全国美丽宜居小镇,2021 年 11 月被确定为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美丽村庄片区

蓝田县汤峪镇立足新发展阶段,以美丽乡村片区化建设为发力点,选定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塘子村为中心村,市级美丽乡村河东村、尖角村、汤石村、洪家寨村为重点村,聚焦温泉旅游核心,高质量连片打造一个 51 平方公里、涵盖全镇五分之一人口的美丽村庄示范片区,有力带动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的建设。

周至县骆峪村

深耕 " 农文旅 "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铺就共同富裕的 " 幸福路 "

▲骆峪镇骆峪村全貌图

骆峪村地处秦岭北麓,主导产业以油桃、李子、苗木为主。近年来,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2022 年人均收入达 25342 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8615 元,农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骆峪村儿童扩展基地

周至县骆峪村,抢抓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机遇,大力发展以游客服务、农事体验、亲子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不断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做亮特色品牌、挖掘本土文化、链接惠农资源等方面深耕,串联起田园生活、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农耕体验、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态,铺就出一条条乡村振兴 " 幸福路 "。

灞桥区花园乡村

深刻重塑农村人居环境

灞桥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部,近年来,顺应城乡融合发展新趋势,把 " 花园乡村 " 建设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积极探索城郊区域乡村建设新路径,先后有西车村被评为 " 省级美丽村庄 " 及 " 西安市十佳美丽村庄 ",西张坡村、龙湾村、水泉子村被评为 " 西安市最美乡村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灞桥区

创新 "12345" 工作法

探索农村集体 " 三资 " 监管新模式

近年来,灞桥区以农村集体 " 三资 " 合同清理整治为切入口,规范农村 " 三资 " 监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成效显著。2022 年度灞桥区集体经济经营收益达到 1.36 亿元,分红 0.4028 亿元,年收益 100 万元以上的村达到 33 个,全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收益空壳村、薄弱村双清零。

清理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灞桥区以合同清理整治为契机,组织村集体再次盘点了集体资产资源,策划包装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截至 5 月底,灞桥区共收集合同 2262 份,审核出问题合同 1790 份,完成整改合同 1720 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836 万元,增加合同年收益 1116 万元。

高陵区

坚持高标准建体系强队伍

系统集成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

自 2020 年 9 月起,高陵区作为陕西省 4 个试点县之一,承担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近年来,高陵区积极探索宅基地 " 三权分置 " 有效实现形式,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让农民群众充分分享改革红利。

高陵区承担试点任务以来,以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为目标,牢牢把握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以 " 两完善、两健全、五探索 " 为统领,以 " 问题导向、理念创新、模式创新 " 为驱动,推动宅基地制度更加健全、权益更有保障、利用更加有效、管理更加规范,总结出一批可复制、能推广、惠民生、利修法的制度创新成果。

推行 "1+1" 党建订单责任制

建强乡村振兴 " 领头雁 "

近年来,阎良区纵深改革探索,接续总结提升,在 " 三问三看三比 "" 开门一件事 " 等载体基础上,优化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 "1+1" 党建订单责任制(即:问题整改订单 + 亮点实绩订单),通过构建 " 点单赋责、亮单督责、评单比责、考单兑责 " 闭环,持续强化 " 头雁效应 ",真正筑牢了乡村振兴的动力核心。

临潼区相桥街道神东村

创新 "2345" 模式

打造强村富民新样板

近年来,临潼区相桥街道神东村,积极探索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2345" 工作模式,打造强村富民新样板,对全区破除发展瓶颈、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蹚出一条 " 党建赋能乡村振兴 " 的新路子。

▲神东村奶牛养殖产业

通过入股合作、发包租赁等方式创收增益,村集体经济资产达到 3500 万元,饲养奶牛、肉牛 1000 头,种植葡萄、鲜桃、甜瓜等经济作物 1000 亩,栽植苗木花卉 1000 亩,建设年产量 5000 吨的千惠乳业羊乳加工生产线 1 个,初步形成了集特色农业、现代牧业、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多元经济发展格局。2022 年,神东村被确定为陕西省 " 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 建设示范点和陕西省乡村振兴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 五个红色五个示范 "

全力打造红色美丽村庄的典范

▲红色通远生态农业体验园

通远村位于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辖境中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全省首家以干部教育培养为主题的 " 红色熔炉 " 主题展馆和通远坊烈士陵园等一系列红色资源坐落其中,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博物馆

高陵区紧扣 " 建强组织堡垒、挖掘红色资源、推动富民强村、引领乡村振兴 " 奋斗目标,积极探索 " 五个红色五个示范 ",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打造红色美丽样板。

来源 / 西安发布

相关标签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