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少要跑 2 个月的证照手续,园区 5 天就办好了。" 汇禾医疗设备工程 EHS 高级经理张志甫激动地说道,为了办理公司的无违规证明,过去至少跑 9 个委办局去开手续,在园区只需要在网上动动鼠标就能办好。
汇禾医疗是一家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企业,正在全力冲刺科创板 IPO,张志甫所说的 " 网上动动鼠标 " 正是苏州工业园区首创的 " 免证园区 " 改革——借助数字化技术赋能,破解了企业群众办事 " 材料多、证明多、反复提交 " 痛点,改变了审批方式,方便了人民群众。
当前,各地都在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作为 " 中国第一园区 " 的苏州工业园区在这一方面有哪些探索?为全国积累了哪些经验?近期,现代快报记者深入园区调研,对其创新举措进行了采访。
让证照消失,办事更简便
△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服务大厅
6 月底,行走在苏州工业园区,高楼林立,道路干净整洁;街上行人匆匆、车流滚滚;企业车间全速作业赶制订单,处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记者实地感受到了 " 中国第一园区 " 的经济脉搏。
走进园区行政审批局大厅,却是另一番景象:除了出入境办证窗口排起了长队,其他各类事务窗口都十分 " 安静 "。不由令人心生疑惑——人口超百万、产值超 3500 亿元的苏州工业园区政务服务大厅为何会如此 " 安静 "?
" 你看到的是我们线下实体政务服务大厅,还有一个线上无形的政务服务大厅在高效运转,个人、企业的一项项业务都通过数据流方式在线办理。这样来实体大厅办事的人就少了。" 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政策法规处处长陈菊红解释。
" 证照都是政府部门审批发放的,为什么它们不能在政府内部数字化流通,让老百姓少提交、少跑路或者不跑路?"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徐天舒告诉记者,高效有为的社会治理应该是 " 让证照消失 ",各类主体的信息证明都在政务服务网上互认,最大程度方便老百姓。
△苏州工业园区一网通办平台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方便市民和各类经营主体,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依托 " 一网通办 " 平台,在涉企、民生等多个重点高频事项领域开展探索,推进 " 免证园区 " 改革。
孩子入学报名对许多家庭来说都是一件麻烦事,需要家长现场排队提交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房产证、出生医学证明、社保证明等厚厚一沓材料,而学校也需要对照原件一一审核。但现在家长只需要动动手指,最快可实现 6 秒入学。2021 年,园区开始探索学生入学报名全流程在线办、免证办,在线智能审批。上线三年来,该项举措已经在园区实现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全阶段覆盖,累计惠及超 10 万名学生,累计调用 6 类证照 200 余万次,入学报名不见面录取率超 8 成。
" 我们感觉入学报名证书都可以在网上调取,就与教育主管部门讨论方案,数字化团队跟进研发,很快就上线了在线报名系统,老百姓很欢迎。" 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陆绚宇告诉记者,入学报名只是园区一网通办免证的一个缩影," 迄今为止,平台累计上线 1400 余项业务,工商查档、施工许可、自助挪车等多个高频业务实现全流程网办,园区不断加快事项归整合并,单事项办理时限全部压缩 50% 以上。"
△苏州市工业园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为破解政府公共采购招投标工作中的痛点,2020 年 9 月,园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评标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通过 " 融易办 " 的政务服务人脸识别接口和云事件签名接口技术赋能,实现了评委 " 空手 " 来评标,即评委不需要携带身份证、CA 证书来评标,现在只需要通过人脸验证身份,评委评完标随时进行云签名,实现交易再减负。
△苏州市工业园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改造后的评标系统
" 我们的人脸识别不需要事前采集评委人脸信息,免去了本地信息采集存储的资金和安保等投入,云事件签名按次收费,免去了原来 CA 证书的年度使用费,也没有部分地方手写板或 PAD 上签名方式的设备投入,社会成本大大降低。" 园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郑建军告诉记者,技术就是要用来打破过去的限制,该免掉的证件就应该免掉,真正方便社会。
让数字当道,治理更智能
" 数字技术日新月异,政务服务也必须跟上时代脚步,数据互通、智能审核与监管都倒逼我们政府部门持续改革,园区迈入免证时代势在必行。" 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局长杜丰告诉记者,改革既包括对新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治理观念和方式的改变," 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我们政府自己做事首先就要现代化。"
审批、监管、执法构成了政府工作的三个环节,即审批是 " 前道 ",监管和执法属于 " 后道 ",如何让前后道真正有效衔接、协同联动?这是当前深化落实 " 放管服 " 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共性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聚集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这些公司对数字技术使用和理解都十分超前,得益于这样的土壤环境," 让数字当道 " 成为了园区推进 " 放管服 " 改革的基本逻辑。" 一旦数字技术对政务服务流程进行了再造,也会触动我们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技术再为社会做点什么?" 杜丰告诉记者,理解了技术的逻辑后,改旧革新的事情便顺理成章," 既改变我们过去的审批方式,在技术赋能下还会让社会治理更加智能科学。"
比如,园区集聚了上千家金融机构,如何让金融发展更安全?园区行政审批局、园区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局共同推出了 " 金融业风险预警模型 ",即以 " 审管执信 " 信息化交互平台为基础,可对企业风险进行精准分析、准确预警。
杜丰介绍道,当模型检测到企业数据信息出现异动,如公积金缴纳异常、从业人员大幅缩减、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范围频繁变更等,模型就会及时进行预警,提醒主管部门密切关注或提前防范,就能对金融行业实现精准化监管,在园区首批 555 家金融企业中,有效识别出高风险企业 22 家。
公共治理的最好方式就是能够 " 治未病 ",在政务服务插上数字化技术翅膀后,园区还在制造业、教育等领域构建了风险预警模型,如 " 制造业经营困难判别模型 " 可及时识别出制造业经营困难企业,为相关部门实施 " 一企一策 " 精准帮扶提供依据。截至目前,依托 " 审管执信 " 信息化交互平台,园区已探索开发了产研融易管、无感式联合监管、权力运行信息化监督等 15 项应用场景。
杜丰表示,基于 " 审管执信 " 信息化交互平台,园区还将探索建立 " 企业风险计算器 " 等风险模型,完善高效协同的全周期监管链,以点带面提高监管工作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营造更加公开、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园区首创是如何炼成的?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主任、苏州科技大学教授徐天舒告诉记者,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首创构建 " 审管执信 " 闭环管理系统,打通审、管、执前后管道全链条,引入 " 信用 " 赋能理念,破解部门间数据孤岛、业务系统碎片化等痛点,这一管理经验获得了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的充分肯定。
打通审核、监管、执法三个环节,涉及业务链条长、管办部门多,需要毅力,更需要决心。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 审管执信 " 闭环管理系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探索、逐步优化完善形成的。
2015 年,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全国开发区首批同步试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处罚权改革的地区,构建起 " 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部门管市场、一个平台管信用、一张网络管服务 " 的基层政府治理架构,政务服务变得更加精简高效。
审批环节越来越便捷,对监管环节、执法环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破解 " 审 "" 管 " 脱节问题,2020 年起,园区探索 " 审管执信 " 改革。
面对各层级、各条线政府部门大多已有自有系统的情况,园区选择从系统整合转向数据整合,最大程度积累数据、用好数据。基于一网通办、" 互联网 +" 监管等既有平台,园区开发建设了集 " 业务办理、信息交互、闭环管理、数据赋能 " 四大功能于一体的 " 审管执信 " 信息化交互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行政审批局与后道部门可通过该平台在线确权模块,完成线上认领确权。截至 2022 年底,该平台已向业务部门精准推送许可办件 1 万余件。
" 无论是‘免证园区’建设,还是‘审管执信’闭环管理系统,都是苏州工业园区在政务改革过程中切实履行‘四敢’,真正践行了让‘百姓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深受百姓欢迎,值得全国其他地区借鉴学习。" 徐天舒说。
△苏州工业园区正在推进建设 "15 分钟政务服务圈 "
记者在园区调研时了解到,为让优质的政务服务能够被各类主体 " 触手可及、移步可至 ",园区正在推进建设 "15 分钟政务服务圈 " 建设,即事项向一线下沉、资源向一线倾斜、服务向一线集聚,提供 " 标准化 + 特色化 " 政务服务。
" 数字化技术让我们从过去重复机械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更具特色的政务服务,满足社会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是我们政务服务 2.0 迈向 3.0 时代的必然。" 杜丰说,下一步改革方向是 " 让审批柜台消失 ",更多政务服务人员走进园区百姓和企业,向他们提供专业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现代快报 + 记者 熊平平 文 / 摄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苏湘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