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金士成 郭胜利 谭天 哈尔滨日报记者 梁可心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 86 周年来临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与哈尔滨市木兰县通过 " 馆地共建 " 合作,联合赴日征集了大量日本侵华文献史料,包括印有《讨匪行》歌曲的明信片、日军步兵第十九联队相册等史料。
印有《讨匪行》歌曲的明信片
据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介绍,此次赴日征集到 38 张印有《讨匪行》歌曲的明信片,均为普通日军官兵日常往来邮寄所用,其背景内容大致包括战时战斗场面写真、个人战场体验及其对中国军民、风土人情的观察等,多以照片或者绘画形式呈现。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为反抗日本侵略,东北地区形成了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主的抗日武装力量,在东北各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与此同时,日本为巩固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日本不断在东北增加兵力进行围剿镇压,进行所谓 " 讨伐 "。金成民说,《讨匪行》的 " 匪 " 就是指这些抗日武装。《讨匪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军歌,重点描述日军围剿以东北抗联将士为主的东北抗日武装的情景。1932 年由日本关东军参谋部作词、藤原义江作曲,策划了日本军歌《讨匪行》,歌词共十五节,大意如下:
一、遍地泥泞 三日两夜无食 大雨中的铁盔
二、马嘶声绝 倒毙不起,将其鬃毛作为纪念,与之永诀
三、 蹄迹乱 秋草花滴露 虫声细 日暮时的天空
四、香烟既无 火柴又湿 夜里饥寒
五、虽如是,古来,日本武士,即便暴尸荒野,亦无悔
六、啊,东方天空远处,轰动云雨的,乃是友军的飞机
七、见到通信筒和干面包(注释:友军飞机上扔下来的),声音哽咽、仰面盈泪
八、今日山谷中,升起袅袅晨烟,又见贼马在吃草
九、草原露冷,晨鸟亦惊,此时贼必轻忽,快逼近
十、面色光辉的日本兵,只有歼灭匪贼的一念,火焰燃烧,靠近看
十一、山中回响炮声 又忽然响起贺胜之呼声 只见野花染红
十二、贼马皆倒卧 山中人家着焰火 日光白亮
十三、仰赖皇威,立于旗下,翻越几重山,而得有今日,互道欢喜辞
十四、彼虽为敌,吾人仍向其遗骸敬献鲜花。兴安岭啊,再见
十五、立国于亚洲的我日本,其王师一至,满蒙阴霾散
金成民说,《讨匪行》是日本政府蓄意向民众灌输军国主义思想的产物,旨在颂扬日军、鼓吹侵略,符合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口径,因而得到大力推崇,除发行唱片外,印发军歌集、宣传册、明信片等传播手段均被利用。《讨匪行》是宣扬军国主义的重要工具,通过其创作与流行,可以判定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显露无遗。
日军步兵第十九联队在满纪念相册
此次赴日还征集到日军步兵第十九联队,在其第十八任联队长岛本正一任内,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侵略杀戮的照片,共有 18 张。
日军步兵第十九联队成立于 1885 年,曾参加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在 1932 年至 1934 年间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期间参与对东北抗联的 " 讨伐 " 行动。1945 年,该部队在台湾投降。
这组相册重点呈现了日军步兵第十九联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某一次侵略行动过程,包含行军走路、缴获武器、拷问战俘、武器对比、观看民俗、突击袭击、庆祝活动等内容,并有岛本正一亲自率队征讨的留影,以及标注了 " 在木兰方面俘虏战俘 " 字样的照片。
金成民说,这些照片真实再现了日军侵略中国的过程,是日军侵华暴行再一次凸现,尤其是在档案中出现了标有 " 木兰 " 字样的照片,这是木兰区域抗战研究的一次重大发现,对于深入开展木兰地区抗战史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七三一陈列馆与木兰县政府将联合组织力量对该相册的形成时间、具体地点、涉及事件及具体人物进行考证研究,同时横向对比日军步兵十九联队文献资料,将考古调查发掘与历史文献、口述史料整理相结合,将日军步兵十九联队侵略木兰县事件梳理清楚,准确还原历史真相,从而充实在木兰地区抗战历史专题展览,做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据了解,今年 5 月 23 日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木兰县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三省一区相关领域的嘉宾及专家学者 80 人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国家文物局组织黑、吉、辽、内蒙古三省一区文物保护和东北抗联研究领域专家分两组实地探察木兰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木兰县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由东北抗联储藏区密营遗址、大转山军事工事密营遗址、小转山军事工事密营遗址、簸箕掌后方基地密营遗址等 9 大遗址组成,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东北抗联遗址面积较大、功能较全、军事设施较完备、历史遗迹较多、全国罕见的东北抗联战迹地。截至目前,已发现抗联密营 400 余处,出土革命文物十三大类百余种一万余件。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