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三伏至,冬病夏治正当时。
什么是 " 三伏贴 "?
" 三伏天灸疗法 "(简称 " 三伏贴 ")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一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于三伏天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贴敷,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
按照中医 " 天人响应 " 理论,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进行贴敷,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敌,达到医治、防止、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 三伏贴 " 适用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骨关节疾病
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软组织劳损、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儿科疾病
哮喘、遗尿、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厌食、消化不良等。
胃肠疾病
虚寒型胃痛,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胆囊炎、慢性肠炎等。
亚健康调理
免疫功能低下,阳虚、气虚体质人群(常见易疲倦、吃不下、睡不好、腰酸背痛、怕冷等症状)。
" 三伏贴 " 注意事项
贴药当日戒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贴药后局部皮肤可能红肿、瘙痒、出现水泡,应避免搔抓破损,水泡溃破者应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贴药时局部皮肤应干燥,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
14 岁以下儿童贴药时间不宜超过 45 分钟,年龄越小则贴药时间相应缩短,但不少于 20 分钟。贴药处皮肤潮红或自觉背部瘙痒、灼热、刺痛时,即移去膏药。老年人贴药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超过 2 小时。贴三伏贴时,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小水泡、轻度热痛感都属正常现象,如有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出现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等,就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
贴敷时间
初伏(第一贴):7 月 11 日— 7 月 20 日
中伏(第二贴):7 月 21 日— 7 月 30 日
中伏加强(第三贴):7 月 31 日— 8 月 9 日
末伏(第四贴):8 月 10 日— 8 月 19 日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南院门诊部采用地道中药材,精心组方制作,疗效显著,欢迎广大患者朋友体验及贴敷。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南院社区卫生服务站除开展常规社区服务外,还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新设中医康复门诊,开展中医康复治疗,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秉承医者仁心的工作宗旨,竭诚为广大社区群众服务,为县域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 : 王磊
编辑 : 王天姿
审核 : 王婷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