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3-07-12
创办“新中国第一支妇女建筑队”事迹被拍摄成电影 | 98岁劳模林玉卿:“剪”出英雄本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郑学明 哈尔滨日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文 / 摄 / 视频拍摄

98 岁的老劳模林玉卿精神矍铄。

林玉卿曾担任 " 新中国第一支妇女建筑队 " 队长,率领 60 多名妇女承建了被称为 " 三八号大楼 " 的哈尔滨电机厂职工宿舍和 " 花园邨宾馆 " 等多个著名建筑。被剧作家丛深写成电影《笑逐颜开》后,林玉卿和 " 新中国第一支妇女建筑队 " 成为一个时代的榜样。十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电影传奇》节目还曾来到哈尔滨对林玉卿进行专访。

《哈尔滨日报》1958 年 9 月 7 日对林玉卿和 " 新中国第一支妇女建筑队 " 的报道。

从市公安局政治处离休后,林玉卿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民间剪纸艺术家。如今,林玉卿已经 98 岁高龄了,多年来她倾情剪纸艺术,创作了多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近日,哈尔滨市公安战线一级英模王影逝世十周年之际,老人家特意剪了王影的剪纸,委托警官郑学明送往当地派出所作纪念。这件作品构图丰满匀称、剪工精细入微、富有艺术美感。林玉卿说:" 在人们印象中,剪纸就是方寸大小,用于刺绣窗花的小玩意,不登大雅之堂。其实剪纸也可以表现历史题材,反映现代生活。剪纸要延续其生命,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吉祥文化的框框,剪眼之所见、心之所想、情之所感,才能使剪纸变成艺术。"

图为林玉卿剪纸作品:哈尔滨市公安战线一级英模王影。

创办 " 新中国第一支妇女建筑队 "

事迹被拍摄成电影《笑逐颜开》

林玉卿出生于 1926 年,童年、少年都是在山东农村度过的。抗日战争年代,林玉卿曾任妇女抗日救国会会长,1948 年解放战争时期入哈尔滨军需被服厂工作。解放战争结束后,调地方工业局建筑部门工作。1958 年,作为第一妇女建筑工程队长兼党支部书记的林玉卿凭着一股 " 谁说女子不如男 " 的倔劲和干劲,带领职工家属成立了一支妇女建筑工程队,成为 " 新中国第一支妇女建筑队 "。

图为 1958 年,林玉卿(右三)和 " 新中国第一支妇女建筑队 " 的同志在工地上。

当年,林玉卿领导了 60 多名家庭妇女,承建了第一栋号称 " 三八号大楼 " 的哈尔滨电机厂职工宿舍。建筑工地上,挖地基、搅拌泥浆、砌砖、抹灰 …… 娘子军们无一不能。她们还在工地办起了临时托儿所,每天都是带着孩子上下班。

图为林玉卿(右二)与深入生活的电影《笑逐颜开》的演员们。

1958 年末,质量全优的大楼如期竣工," 新中国第一支妇女建筑队 " 的事迹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59 年,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蔡畅来到工地视察,拉着林玉卿的手问寒问暖,夸她们为社会、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此后,林玉卿率领女子建筑队又建造了 " 花园邨宾馆 " 等著名建筑。剧作家丛深在得知林玉卿和女子建筑队事迹后,创作了电影剧本《娘子军》。1958 年,由刚刚成立的哈尔滨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以此剧本拍摄了电影故事片《笑逐颜开》,轰动全国。

1959 年林玉卿进入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学习,毕业后调入哈尔滨市公安局工作至退休。

77 岁重新学习剪纸

以剪代笔讴歌时代英雄

林玉卿的家里就是个剪纸展览室,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剪纸作品,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让记者大饱眼福。为了让记者对剪纸的特点、造型有进一步体会,她拿起一张红纸,操起剪刀,左右旋动纸头,几分钟就剪成了 " 雄鸡报晓 ",画中公鸡生动逼真,悠闲自在,这源于生活中的细微观察。

林玉卿荣获 " 光荣在党 50 年 " 勋章。

林玉卿出生在山东一个剪纸之乡,七八岁时就能剪得一手好活。此后的大半个世纪中,她钟爱的剪刀一直没有离开过左右,只要有闲暇就拿出来剪几下。退休后,77 岁的林玉卿上了老年人大学剪纸班,开始专心剪纸。林玉卿的剪纸艺术并不局限于传统,而是在继承中创新,在题材上贴近时代,展现新生活的作品在她的创作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有时进行创作时,林玉卿全然忘记了自己已是 98 岁的高龄,一直创作至凌晨,成为活跃在我国民间艺术界年龄最大的民间艺人。

林玉卿告诉记者,自己在进行剪纸创作时,先精心绘制样图,然后把样图用书钉和不同颜色的彩纸钉在一起,再操起剪刀一点一点地剪。经过长期实践,小小剪刀在林玉卿手中仿佛有了灵性,心到眼到手到,她极其熟练地 " 以剪代笔 " 不需底稿,作品线条柔软、舒展流畅。林玉卿的剪纸物象造型简约夸张,画面简明扼要,落落大方,毫无雕饰之感,极具传神气质。她的作品客观地记录和反映了我国北方的人文历史作品,许多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数千年的民间传说,创造了不少剪纸佳作。

林玉卿曾倾心创作《金陵十二钗》。"《红楼梦》在金陵十二钗身上有集中而典型的反映,我的剪纸作品就是要折射出特定历史下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林玉卿告诉记者," 金陵十二钗 " 的形象已经在她脑中呼之欲出,所以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各富神韵。《百年小平》、《祖国万岁》、航天英雄杨立伟、任长霞、松峰山警官王影等现代题材剪纸新作,一幅幅积极向上、充满强烈时代感的剪纸作品,均出自于林玉卿之手。

林玉卿的剪纸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剪纸艺术书画艺术大展,仅在这几年间,她就先后获国际、国内,以及省市的各级金奖 10 项、银奖 12 项、铜奖 42 项,论文及文章等 10 余项入编各类专刊辞书。

如今,98 岁高龄的林玉卿耳聪目明,除了关心国家及哈尔滨发展建设外,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剪纸艺术中去。不仅举办了个人剪纸作品展、出版作品集,更搜集了散失在民间的剪纸佳作,为剪纸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辛苦地忙碌着。

编辑 于秋莹

值班主编 封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