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电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乐趣,低头族越来越多,随之颈椎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简单了解一下颈椎病的致病原因:颈椎的退行性变,椎管狭窄,慢性劳损(不良的睡眠体位;不当的工作,生活姿势、不良的情绪以及过量的体育运动和过度的颈部运动)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
颈椎病分型
1. 颈型颈椎病:
颈部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颈项强直,活动受限,颈项部有广泛压痛,压痛点多在斜方肌、冈上肌、菱形肌、大小圆肌等部位。可触及棘上韧带肿胀、压痛及棘突移位 , 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多为阴性。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神经根性痛为主。主要表现为颈痛、活动受限,疼痛可放射至肩部和枕部,一侧上肢多有疼痛和麻木感,双侧同对发生者少见,肌力改变常不显著,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3.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症状,比如在猛回头的时候可以导致猝倒,常因头部活动到某一位置时诱发或加重眩晕。
4.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主要表现为眩晕、心率加快、呕吐等症状,头颈部转动时,症状可明显加重,压迫不稳定椎体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
5. 脊髓型颈椎病:
以颈部脊髓受累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四肢麻木、无力,严重时表现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大小便失禁,肌肉萎缩,合并肢体及躯干麻木,胸腹部 " 束带感 ",双侧脊髓传导束的感觉与运动障碍,即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
综合所述,发现颈椎病的症状范围广,从头到脚都可能跟颈椎有关。同时,颈椎病的症状也有一定的隐秘性,比如失眠健忘多梦、心慌胸闷、胃脘胀满不适。另外,颈椎病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瘫痪等。所以,如果您经常出现上述典型症状,请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及锻炼方法,我们通常采用推拿、针灸、温针、牵引、针刀、刺血、拔罐、中药及导引技术综合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固然重要,更多的是我们该如何有限预防它的发生。三分治疗,七分靠养,那该如何有效安全锻炼呢。说起来颈椎操,锻炼方法五花八门,各说各的好。有人说仰天望月,有人说做 " 米 " 字操,还有人说打羽毛球最能锻炼颈椎了。事实上颈椎病的产生都离不开颈肩部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 筋柔骨才能正 "。所以锻炼颈肩部的肌肉就成为了预防颈椎病的制胜法宝。
下面,请针灸推拿康复科的专家给您示范该如何安全有效锻炼您的颈椎。
第一组:
图 1 双手置于胸前。
图 2 头部直立位,向右侧倾斜。
图 3 返回向左侧倾斜。
一组 10 个 1 日 3 组导引过程中出行出现轻微疼痛,继续锻炼可自愈。
第二组:
图 1 双手食指伸出,肘关节垂直 90 度,胸廓打开最大限度。
图 2 头缓慢转向右侧,眼睛注视食指尖。
图 3 与图 2 一样再转另一个方向。
一组 10 个 1 日 3 组
第三组 :
打开两手臂分别侧平举,然后手臂上抬至 30 度,将两只胳膊分别看做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打开到十点十分位置上,手心朝下,胳膊举在身体两侧稍微靠后一点,手指头绷起来,颈椎保持中立位,保持这样的姿势,以正常步伐每天坚持走 200 步或者上下活动 10 次一组,一次 2 组。
第四组:
上三组图做完以后,再按最后一组图顺序缓慢活动 10 次后即可结束以上锻炼。
以上锻炼方法的禁忌及注意事项: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椎椎体严重失稳、严重的颈椎间盘突出。锻炼过程中如有严重的头晕及其它不适情况请停止锻炼,及时就医。以上锻炼方法适合临床症状比较轻者及作为日常保健和预防的锻炼,请大家坚持运动,斟酌锻炼。
专家简介
黄晓云,男,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从事针灸推拿专业 10 年余。烧山火,透天凉 " 针法传承人。在上海跟随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泰斗)传承人进修研习软组织外科学 "。2011 年至今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临床上遵循内经,伤寒,治疗上注重内在脏腑气血与外在肌肉骨骼神经调节。擅长: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滑膜炎、梨状肌综合征、臀上皮神经损伤、网球肘、足跟痛、失眠、便秘病、腹泻眩晕、各种疼痛病等。
郝东岩,男,主治医师,1995 年参加工作。现为西安市针灸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发展协会针灸分会委员。擅长以推拿手法为主配合针灸理疗等疗法,对腰臀肌劳损、肩背肌肉劳损、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损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取得较好疗效。
针灸推拿康复科简介
针灸推拿康复科现有医师及治疗师 20 名,高级职称 2 人,主治医师 8 人,康复中级职称 10 人,同时持中医执业医师证及康复治疗师证 10 人,硕士研究生 2 名,在职博士 1 名,名老中医师承 2 人。科室诊疗特色是运用中医传统辨证施治与现代康复辨构论治相融合的诊疗思路,对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与治疗,传承国医精华,融合现代医学理念,真正实现绿色医疗的治疗理念。
特色技术:
推拿手法、正骨技术、刃针筋膜松解技术、针刺技术、电针技术、艾灸、手指点穴、脏腑推拿、膏摩推拿技术、小儿推拿、拔罐技术、刮痧技术、牵引技术、踩跷技术、中药涂擦、中药熏蒸、小针刀治疗、穴位埋线等中医技术;运动疗法、言语吞咽训练、面部功能训练、新 Bobath 概念疗法、关节松动术、神经松解术、肌骨筋膜松解术、内脏筋膜松解术、肌肉能量激活术、呼吸导引技术、骨盆矫正术、冲击波疼痛治疗技术等现代康复技术。
康复理疗设备:
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医用红外热像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深层肌肉松懈仪,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器、多点多轴振动悬吊系统、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桌、气囊式体外反搏系统、生物反馈神经肌肉刺激工作站,生物刺激反馈仪、电脑中频治疗仪、脉冲超短波电疗机、五官超短波电疗机、冲击波疼痛治疗系统、低频脉冲点刺激治疗仪、中药熏蒸机等。
诊疗范围:
1、肌骨及运动创伤康复:颈痛、肩周炎、腰痛、背痛、足跟痛、膝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征、膝骨关节病、网球肘、腱鞘炎、足踝扭伤、各关节肌腱及韧带损伤等;
2、神经系统疾病康复 : 脑梗死、脑出血、颅脑外伤、脊髓损伤、脊髓炎、格林 - 巴利综合征、帕金森、周围性面瘫、外周神经损伤等 ;
3、内科疾病康复:失眠、头痛、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腹泻、便秘、偏头痛、眩晕、耳石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痛经等;
4、盆底及产后疾病康复:盆底肌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阴道壁脱垂、子宫脱垂、产后骨盆带疼痛、产后身痛、产后肥胖、产后腹直肌分离、骨盆不正等;
5、儿科疾病 : 如小儿消化不良、腹痛、便秘、泻泄、小儿肌性斜项等;
6、体态矫正:青少年记住侧弯、骨盆倾斜(长短腿)。
来源 / 省中医医院 针灸推拿康复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