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周序蒙 记者 姜振军)盐城市最北端的响水县有条美丽的河名叫灌河," 灌河船工号子 " 一直深深刻印在老船工们的脑海里。7 月 18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响水县宣传部门获悉,该县响水镇 78 岁的退休船工江尧成等来了喜讯——今年 6 月,他申报的 " 灌河船工号子 " 被盐城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船工号子曲调高亢、音域宽广、乐谱简练、旋律上口,呼唱起来山响水应,展示了船工们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信心和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 江尧成十多岁时就随船行走在灌河上,一辈子与 " 灌河船工号子 " 结下了不解之缘。
△江尧成自费制作了船只模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木质帆船改换机械动力船," 灌河船工号子 " 便由盛转衰,行船不再拉纤,船民大都改行,另谋生路。老一辈的船工也赋闲养老,因此古老的 " 灌河船工号子 " 已濒危失传。江尧成退休后,一不经商,二没办厂,手里也没有多余的钱,为了挖掘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给后人留下美好的精神食粮,他历时多年,自费制作了船只模型。
" 我先后走访了连云港、盐城、淮安等多家航运公司,但船工号子基本上都失传了。" 江尧成把响水航运公司的老前辈们召集起来,共同回忆各种船工号子的声调,进行收集整理,并且拍成照片和影像。他把收集的信息编成资料,制作成短片留给后人,并筹拍了电视专题片《灌河船工号子》,同时还积极向国家、省、市、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 灌河船工号子 " 搬上舞台
2016 年 10 月,响水县人民政府决定批准 " 灌河船工号子 " 为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后,江尧成还自费组织 " 夕阳红 " 舞蹈队,创作团队排练节目,将响水非遗项目 " 灌河船工号子 " 搬上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响水非遗文化。
据了解,灌河 " 船工号子 " 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包括起锚号子、推关号子、拉纤号子、扯篷号子、测水号子和摇橹号子,它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真实地记录着响水船工们的泪水与心酸,展现了劳动人民勇于与大自然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它也是响水人民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 ‘灌河船工号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民间音乐特点,粗犷、浑厚、铿锵有力、声调高亢和谐,在狂风大浪中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统一步调,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民间音乐。" 盐城专家组一致认为," 灌河船工号子 " 是具有代表性的行船号子,它艺术风格独特,结构完整成套。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享誉灌河流域和大江南北,是民间音乐中的一颗绚丽闪光的瑰宝。
(受访者供图)
(校对 季林巧 编辑 蒋文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