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东南 2023-07-20
刘强东和雷军都在送礼?朋友邻居都收到了?真相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我没有网购过呀,怎么有包裹送上门?是不是哪位邻居家的送错了?" 近日,家住上海静安区某小区的陆老伯收到一个包装严实的包裹。他仔细核对了面单,发现确实是自家地址,但收货人不是自己。他将包裹拍照发到楼组群中询问,却被告知有邻居也收到了同样的包裹,有的地址正确名字不符,有的是地址与名字都匹配。

询问无果后,陆老伯拆开了包裹,发现是一个带有二维码的马克杯,上面写着 " 扫一扫,回馈客户 "。这时,楼组群中有业主提醒:这是骗局,千万不要扫。

陆老伯将事情经过告知上海辟谣平台,希望了解到底怎么回事。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近期已有多地警方发布提醒,送上门的免费礼品以及朋友圈的免费赠礼不可信。归根结底,这类礼品都是刷单陷阱的诱饵,但与以往的陷阱相比," 赠礼陷阱 " 隐蔽性更强,甚至出现了 " 刘强东送空气炸锅 "" 雷军送小电扇 " 等新噱头。

三种骗局,均指向 " 刷单 "

调查发现,近期高发的骗局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类是免费礼品快递上门,诱骗接收者扫码入群,接受 " 刷单任务 "。

从市民反馈看,目前出现的 " 礼品 " 有马克杯、玻璃杯、塑料杯、手机架等,价格不高,均带有二维码,标注扫码可以加入 " 福利群 "。

第二类是冒充商家客户,免费向消费者赠送礼品,再鼓动消费者加入 " 福利群 "。

某地警方披露了一个案例:受害人张女士接到自称是某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称为了回馈优质客户,将免费赠送抱枕。张女士经常网购,以为是商家福利,就添加了对方微信,并按要求填写了收货信息。几天后,她果真收到了抱枕,使得张女士对 " 客服 " 所说的 " 福利 " 深信不疑。

在确认张女士收到礼品后," 客服 " 将她拉进一个 " 福利群 ",表示在某电商平台给指定商家点赞或好评,就可以领取相应的红包。已经拿到抱枕的张女士觉得这能 " 轻松赚钱 ",立即按要求完成了第一个任务,并把截图发至群里,果真拿到了奖品奖金。之后," 客服 " 称张女士要是下载某 App 完成 " 进阶任务 ",能获得更多的奖励。张女士又按对方要求下载了 App,并充值了 " 虚拟购物金 "" 提现保证金 ",却发现再也无法提取奖励金额,最终选择报警。此时,她已经被骗了 11 万元。

第三类是通过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鼓动朋友参与 " 刘强东送空气炸锅 "" 雷军送小电扇 " 等赠礼活动,发布者还自称已经获得了相关礼品,并配上 " 赠品 " 的快递单。最终的目的也是引人入 " 群 "。

从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看,这些发布 " 已获赠礼 " 的网民与其余 " 免费赠礼 " 的受害者并无不同,他们并不知道礼品来自何方,不少人也压根没有获得空气炸锅、小电商等。他们之所以发朋友圈,是所谓 " 客服 " 表示只有发了朋友圈才能获得 " 奖励 " 和 " 回馈 "," 赠品 " 或快递单照片也是 " 客服 " 提供的。如果有人对这些子虚乌有的礼品发生兴趣,很可能被拉入刷单群。

四个步骤,当心因小失大

上海辟谣平台还发现,虽然 " 奖品 "" 奖励 "" 赠礼 " 说法不同,但刷单陷阱大同小异,通常有 4 个步骤:

第一步是诈骗分子扮演群主在群内发布任务,声称群组成员完成刷单、刷点赞评论、刷粉丝等任务后,截图发到群里即可领取红包。受害人通常可以获得这第一个 " 刷单反馈红包 "。

第二步是群主安排 " 托 ",在群内散布获得高额佣金的截图,表示 " 抢单越多、返利越多 "" 任务完成越多,奖金越高 "" 充值刷单,反馈更多 " 等,引诱潜在受害人参与 " 进阶任务 "。

第三步是当潜在受害人决定接受 " 进阶任务 " 后,群主会要求潜在受害人下载某个特定的 App,表示 " 进阶任务 " 必须通过专门的 App 操作。该 App 会索取潜在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并表示进阶任务的流程是 " 充值资金,虚拟下单,虚假收货,退回资金 " 等。在这个过程中," 客服 " 会不断鼓吹 " 投入越大,回报越多 "。

第四步是 " 客服 " 以 " 任务未完成 "" 操作异常 "" 账户被冻结 " " 支付提现保证金 " 等各种借口,解释为何受害人无法提现,并诱骗受害人继续加大投入,直至受害人发现被骗。

针对以上骗局,多地警方提醒,网络刷单是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诈骗分子一般会用小礼品、小奖励等使受害人放松警惕,之后便开始用 " 高投入、高产出 " 的刷单任务实施诈骗。当受害人完成转账后,诈骗分子便以各种理由拒绝返本、返利。所以,公众千万不要被免费礼品、奖励等蒙骗,因小失大。

不签收、不接受未购买的快递包裹

上海辟谣平台在调查时还发现,部分市民还曾为那些劣质低价的 " 赠礼 " 付出了快递柜存储成本。

原来,部分快递公司没有将 " 礼品 " 送货上门,也未和收件人联系,而是直接将 " 礼品 " 放入快递柜。部分市民收到快递柜平台发出的 " 取货提醒 " 或 " 逾期缴费提醒 " 等,才意识到自己有快递。但支付存储费后,发现该包裹并非自己下单,而且暗藏骗局。

从调查看,不论是快递员还是市民都很难从包裹的外观判断它们到底是正常的快递还是诈骗分子的诱饵,但快递员不与收件人联系就自行将快递放入快递柜的不规范操作,导致收件人支付快递存储费。对此,收件人可以向快递公司投诉索赔,也建议快递企业加强管理,杜绝不规范投递行为。

另一方面,公众要对 " 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快递 " 多留心眼,可以比对自己的消费记录,包括商家发货记录中的物流单号、物流进展等,直接拒收那些来历不明的快递。

来源 上海网络辟谣

编辑 王欣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雷军 刘强东 朋友圈 二维码 上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