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全域、全时感知、高效处置,城市治理在这里实现 " 一网统管 "。在数字经济提速发展与城市数字化转型新时期,城市数字治理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宜居度、美誉度的关键一环。7 月 22 日上午," 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图景 · 2023 全国地方媒体总编辑看无锡 " 活动走进无锡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下称 " 无锡市城运中心 "),探究无锡的 " 城市大脑 " 如何运行。
最强 " 城市大脑 " 在这里构筑
数字经济时代下,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上,无锡已经步入快车道。当天上午,调研团来到无锡市城运中心,大家第一眼就被大厅中巨大的屏幕所吸引,上面实时数据跳动,数字高楼林立,应急指挥、市域治理、政务服务等多个跨部门综合应用场景在这里集合,你可以从这穿越到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
现场负责人介绍,无锡市城运中心成立于 2021 年 3 月,2021 年 9 月 2 日揭牌投运,同时挂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大数据中心、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投运不到两年的无锡市城运中心,数字神经网络不断向外延伸扩大,城市的亿万数据在这里被织成一张智慧网络。
据了解,无锡市城运中心是无锡探索新型城市数字化治理模式的具体实践,主要负责具体协调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和 " 一网统管 " 体系建设与平台运行工作,承担三跨事项的指挥协调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支撑保障,市级重大政务信息化项目的集中代建,12345 政务便民服务热线的日常管理,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城市数字底座与市政府网站群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职能。
" 景区实时人流量增多,需增派力量维持现场秩序。"" 向各联动指挥中心通报实时气象预警信息。" 在指挥大厅,32 万余路视频点位信号实时接入,工作人员 24 小时在岗,全市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综合交通等实现 " 一屏监测 "。其实实时看得见只是城市治理的第一环,市城运中心还能做到实时通讯,实现指挥部与基层一线的可视通信与视频点调,确保调动力量及时、现场处置及时、情况反馈及时。
无锡市城运中心是江苏省第一个以数字底座为核心的 " 城市大脑 ",集场景应用和城市门户于一体,在数字孪生、雨雪冰冻、森林防火、停车管理、文明城市创建等城市治理事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中心综合运用不间断视频轮巡、AI 智能算法等方式,自动识别重要交通道口货车通行、夏季防汛减灾、环境卫生等方面易发生的问题,动态实现零延时信息馈送。
" 参观了无锡市城运中心后很受震撼,大厅内巨大的屏幕背后是一张巨大的网,而网的后面其实是无锡数智建设的巨大成果。" 上海新闻报社总经理秦川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张大屏幕运用了各种数字手段,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云上的无锡,它也让城市治理达到了新的高度," 从看见到预见,整个城市变得更加聪明。"
从看见到预见,让城市历历可 " 数 "
高清视频点位、高空智能鹰眼、低空全域无人机编队,多种数字装备让无锡市城运中心 " 看见 " 的方式越来越多。但想要行动更快,还要做到预见。一座城市有核心宏观指标近百项、中观指标千余项、微观指标百余项,这些指标经过算法模型的分析和研判,成为信息专报,因此,在梅雨季、冰雪期等来临之前,无锡城运中心可以提前做好预案应对措施。
在今年高考前,为保障无锡考生能够安全顺利完成人生重要一考,无锡市城运中心统筹协调,全力保驾护航,与公安、交警、城管、网信办等单位组成云网保障专班,线上云保障各考场内外秩序,在考点不间断实时视频轮巡,全方位观测全市范围内所有考点的实时交通秩序、考生入场情况、考试开展情况等,一旦考场内外发生突发情况,可立即通知公安、医护等力量进行快速处置。同时,无锡市城运中心聚焦高考综合信息研判,汇聚 12345 热线、城管、网格化等多渠道事件,对近三年的高考相关事件进行大数据融合分析,自动关联噪声干扰、工地施工、考试政策等事件,联动三级城运体系对相关点位跟进处置,让 " 预见 " 更好发挥作用。
在梅雨季防汛方面,无锡市城运中心提前研判风险,强化协同监测预警,对今年防汛相关事件进行大数据融合分析,自 6 月 17 日无锡入梅以来,无锡市城运中心挖掘出涉汛情事件共计 393 件,高效串联起保障城市运行的各个角色,充分发挥枢纽平台作用," 快、稳、准 " 的硬实力大大凸显。
据了解,无锡市城运中心将持续围绕 " 看见、预见、应急调度 " 工作目标和 " 平时监测预警、战时指挥调度 " 功能定位,深入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 " 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时响应、全景赋能的 " 一网统管 " 城市治理体系,实现与政务服务 " 一网通办 " 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另外,以城运平台为依托,用数据描绘城市实体,用数字刻画城市态势,通过治理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效率,以城市运行 " 数字之治 " 助力打造智慧城市 " 无锡样板 "。
据悉,到 2024 年,无锡市城运中心计划接入 40 个以上行业智慧应用,建成 35 个 " 一网统管 " 标杆性多跨场景,重点应用场景实现基层全覆盖,城市数据 " 一屏通览 "、社情民意 " 一号通接 "、城市管理 " 一键指挥 "、业务处理 " 一网协同 " 全面实现。
现代快报 + 记者 马壮壮 / 文 顾炜 尤力庭 / 摄
(校对 李凯波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