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3-07-25
阿汤哥的卖力、努力与无能为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今年上半年好莱坞大 IP 在中国市场上集体哑火,在此背景下要不要看《碟中谍 7:致命清算(上)》,让不少观众感到犹豫;再加上 " 大结局分上下部公映通常是烂片 " 的定律,更使人拿不准《碟中谍 7》会不会好看。

而现在这部电影,正处于一个尴尬的状态:在豆瓣上它有 8.1 的高评分,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人称赞它是 " 今年最好的电影之一 "。与此同时," 它是《碟中谍 8》的大型预告片 ",故事 " 乏善可陈 ",套路让人 " 受够了 " 的批评也不少。

在尴尬的同时,《碟中谍 7》也是部奇特的电影。它奇特的地方在于,观众对《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蜘蛛侠:纵横宇宙》《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闪电侠》等美国大片毫不掩饰失望之情,但确实《碟中谍 7》的拥趸还有许多,所以不乏赞美。事实上,《碟中谍 7》与上述几部电影差不多了犯了同样的错误:陈旧老套,创新乏力,贩卖情怀,吃老本。汤姆 · 克鲁斯在《碟中谍 7》中的卖力与努力,其实与成龙在《龙马精神》等近作中的表现酷似——让人尊重且钦佩,但对拯救整部作品却无能为力。

庸俗气息

给《碟中谍 7》打出高分的观众,会找到自成一体的见解,这并不适合用 " 审美固化 " 来形容,似乎更接近对单一叙事模式的迷恋——即电子游戏式快感的重复体验。很多系列电影都是依靠不停激发观众的这一体验而获得续拍的机会,因而它们的内在都是保守甚至是极端保守的,偶尔的创新也停留在审慎的基础上。如果看一部系列电影的新作,会时不时地回忆起开创之作的精彩,那观众何不找来旧作再睹风采,何苦坐在影院里经受新片漫长片长的折磨?

阿汤哥和海莉 · 阿特维尔两个人单手被铐在一起,在罗马街头上演的铐手开车大戏,被誉为全片最精彩的片段。但很遗憾,这也是最无趣、最让人想倍速看完的一段场面戏,手铐除了增加男女角色之间的肢体接触之外别无功用,只会让人觉得从行为逻辑方面看非常没有必要。要知道,阿特维尔在片中可是位开手铐不费吹灰之力的神偷。

当然《碟中谍 7》不只这一段戏违反了常理。作为故事重点的那枚可以控制 " 智体 " 的被抢来抢去的 " 合体钥匙 ",每次的得与失都如同儿戏,处理得堪称幼稚。凶狠的反派庞 · 克莱门捷夫由坏转好非常突兀——从大多数时候的让人厌恶,突然转变到柔情似水,这很让人难以理解 ……

可以说,除了阿汤哥塑造的伊森 · 亨特,观众可以通过脑补为他赋予形象光环与行为合理性之外,其他的角色无一例外都是工具人。每人一句的快节奏台词,只加快了单场剧情的节奏,但整部电影的文戏放在一起,仍摆脱不了四溢的庸俗气息。

懒于创新

沙漠对战戏,罗马街头追车戏,火车顶上打斗戏,阿汤哥骑摩托车跳下悬崖戏 …… 这些所谓精彩的场面戏,只有骑车跳崖戏能够吊起些许的紧张情绪。而这场戏之所以能够被记住,恰恰因为它是场面戏中最短的一组镜头。除了这组镜头,其它的大场面戏,无一例外都是重复再重复。阿汤哥在火车顶与敌徒手搏斗,几度卧倒躲避山洞防止被撞击,这样的设计恍然让人感觉这是在一丝不苟复制拷贝《碟中谍 1》以及其他有类似情节的电影——《碟中谍 7》在场面戏上懒于创新,着实让人惊讶。

《碟中谍 7》的懒惰,也体现于它浪费了一些尚且可以展开的设想。比如这影片把毁灭世界的终极大 BOSS 设定成了 " 智体 ",影片多次展示了 " 智体 " 的漩涡式形状,但对 " 智体 " 如何攻击人类,以及 " 智体 " 具体接管与统治世界的细节,缺乏足够的刻画。对早已熟知 ChatGPT 运作模式与功用的观众而言,这个 " 智体 " 显得有点像 " 智障 "。ChatGPT 带给人类的狂想、着迷、不安等情绪,丝毫没有在片中显现。如果《碟中谍 7》肯花费一些篇幅在 " 智体 " 那里,说不定影片的新意会大大增加。

被忽略的看点

《碟中谍 7》影片开头,深海里的潜艇被自己发射出去的鱼雷击中,在一连串的人物、场景的刻画与处理当中,传递出浓郁的冷战风格。这也是该系列早期作品鲜明的特点之一,可惜这一具有强烈看点的引子,在后边的故事里几乎荡然无存。既然《碟中谍 7》勇于炒冷饭复制大场面,何不在类型化方面也走回老路?起码走冷战谍战片的路线,能天然增加影片的格局,也能带领观众对照一点现实。

还有一点《碟中谍 7》忽略了的看点,即为避免 " 智体 " 清洗掉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重要数据,影片设定了把重要数据全部打印转移到纸张上的情节。这一情节虽然只有短短一两分钟,但这一两分钟所透露出来的对纸张的信任与怀恋,却使人倍加感怀。如果适度扩充这一创意,在 " 智体 " 的对应下,抒发一点对漫长纸张与印刷时代的情怀,没准会让电影多一些人文色彩,也拥有一些除了 " 老年阿汤哥很卖力 " 之外更多的看点。

作为新片,以及暑期档最受关注的引进电影,《碟中谍》前期票房表现以及后期票房潜力,都远不及已经上映数天的《八角笼中》与《长安三万里》。在这一轮国产片与进口片的竞争中,进口大片完败。尤其是《长安三万里》单日票房超过《碟中谍 7》,更是被认为一个具有鲜明对比性的现象——换了一轮又一轮的观众群用脚投票,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仅拥有看过整个系列的拥趸是不够的,好莱坞商业大片想要在本土之外与更多观众建立连接,需要更改叙事策略与更新故事技巧了。

来源 黔中书

文 韩浩月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碟中谍 成龙 罗马 变形金刚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