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7-26
24h书房、送菜上门、家庭医生……便民生活圈“圈”出淮安居民幸福生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步行几分钟去菜场,回家的路上拿送洗衣物,取走快递。一大早,家住淮安市清江浦区水渡新村小区的蔡女士走路就完成了一系列事情。家门口种类齐全的店铺不仅满足居民们的购物、消费需求,家电维修、社区药房、快递服务等同样 " 迈步即到 ",生活感、体验感持续提升。

15 分钟步行半径,设施配套化

2022 年 3 月,江苏省商务厅发布《关于开展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和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 " 要针对居民需求,合理配置网点,推动设施配套化、服务多元化 " 等要求,清江浦区聚焦现代生活方式,政策引导 70 多家便利店、50 多家社区药房以及 60 多个快递综合服务站入驻居民小区周边,标准化改造提升 19 个生鲜农贸市场,不断丰富居民小区 "15 分钟步行半径 " 范围内的综合服务场景。

不仅日常生活方便,家门口的医疗保障也体贴温暖。位于清江浦区爱民路上的市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邻北京新村、繁荣新村、七九大院等数个居民小区。该中心医疗组组长郭维刚介绍,这里测血压、血糖等方便快捷,还有动态心电图、彩超等检查设备,也可链接各大医院的医疗资源,配有家庭医生团队随时上门出诊,真正让居民的身体健康在家门口得到守护。目前,清江浦区已建成 15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32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 97 个家庭医生团队,将健康服务融入 "15 分钟便民生活圈 "。

丰富业态,居民生活更有 " 质感 "

在府前街道淮海西村小区北侧的一家裁缝铺内,缝纫机传出轻快的 " 嗒嗒嗒 " 声,店铺四周挂满了居民送来修改的衣物。店主包敏介绍,来这里的大多是附近 " 回头客 " 居民,在为大家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凭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据了解,包敏的店铺原先只是两三平方米的小摊点,伴随城市更新,一度找不到合适的经营点,在街道的协助下才搬到了现今的店面。

修拉链、换纽扣、配钥匙 …… 不起眼的 " 小修小补 ",却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 " 刚需 "。府前街道工农社区负责人介绍,社区地处城市繁华地段,在打造 "15 分钟便民生活圈 " 过程中,充分发掘利用商业、公共设施的 " 边角 " 空间,并通过协助设置便民摊点、协调门面租金等方式,有序推进修鞋、改衣、修自行车等 " 小修小补 " 业态回归群众生活,进一步增添城市人情味、增加生活烟火气。

一到傍晚,淮印时光文创园就开始热闹起来,除了享受各类茶饮美食、文化展演、亲子活动,还有不少附近的居民喜欢造访这里的文创店铺。

目前,清江浦区已在居民小区、文化场馆等周边建成 29 家 24 小时翔宇书房,附近居民不仅可以随时阅读 " 充电 ",还可以参加定期开展的各类文化、阅读活动,依托城市书房、文化馆、社区文体站等场所,2022 年清江浦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 3400 余场,公益影院播放电影 1700 余场。

服务创新," 暖新 " 赋能 " 掌上便民 "

" 在手机上挑选菜品、下单购买,下班到家的时候准时送到,既优惠又方便。" 家住清江街道荷花池小区的杨先生感慨。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自己逛街买菜,送菜上门的服务极大方便了他的日常生活。

从居家生活、日常消费,到健康服务、体艺文化,一个个迈步可达的 " 便民生活圈 " 让居民切实感受到 " 家门口的幸福 "。去年 8 月,市商务、发改等 12 部门联合印发《淮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清江浦区的沈阳路社区、工农社区、车站社区、北门社区入选淮安市首批试点名单,为全市最多,切实将社区打造成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

通讯员 唐剑 现代快报 + 记者 李子璇

(通讯员供图 校对 李凯波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标签

医疗 文创 亲子活动 心电图 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