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 月 27 日)起,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不少 " 堆圈 " 明星首次亮相。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外景
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文博科普产品《文博日历》,今天一起来打卡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看看新家和住户都长什么样?
先睹为快!
三星堆新晋 " 顶流 " 首露真容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面积 5.44 万平方米,展陈面积 2.2 万平方米,展出文物 1500 余件(套),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首次展出文物近 600 余件(套)。
△园林景观融于其中,让园区仿佛一个生态公园。
△新馆内景
△新馆内景
其中,首次亮相的青铜神坛也许是第一次完整展示当时的祭祀场景,反映了三星堆时期重大仪式活动中不同职能人员的分工,以及他们的宗教观念。
△青铜神坛底座、青铜神兽和青铜顶坛人像的局部
神坛可以大致分成 3 层,青铜神坛底座、青铜神兽和青铜顶坛人像。
第一层:青铜神坛底座
△青铜神坛底座共有 13 个小青铜人像,他们的打扮和动作并不相同,如同 " 群演 ",各有分工。
第二层:青铜神兽
△青铜神兽的脖子上有麻绳一样的青铜装饰。
第三层:青铜顶坛人像
△青铜顶坛人像
在 3000 多年前,三星堆人或许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人神沟通,探索世界。
△青铜顶坛人像的主角或许是青铜持鸟立人像,他身穿华丽服饰,目视前方,表情严肃。
青铜神坛的挖掘和组装过程,历经 30 余年。
从 1986 年到 2022 年,研究人员从 4 个祭祀坑中,攒齐青铜神坛的 " 零件 "," 穿越 " 时空 展开无限想象,对比青铜器的断茬、范线、纹饰进行 " 跨坑组装 ",才让它呈现出如今的样子。
跨坑成功拼对文物,证明了这些祭祀坑形成时间相近,对于明确各坑的考古学年代、祭祀区的布局,及其性质、古蜀人祭祀形式等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 堆圈 " 小伙伴 一起亮相新家
" 新家 " 里除了青铜神坛,还有这些 " 堆圈 " 明星首次展出 ↓↓↓
黄金面具
黄金面具是目前三星堆出土的最重黄金面具,重约 280 克,含金量约为 85%,因为太厚,所以不需要支撑就可以独自立住。
这件黄金面具一经出土迅速在网络走红,引发了网友 P 图大赛。
△网友想象的黄金面具 " 本尊 "
金鸟形饰
金鸟形饰是目前三星堆出土的唯一一件金鸟形饰,像展翅欲飞的金凤凰或金孔雀,与黄金面具的 " 太厚 " 正好相反,这件金饰非常薄,仅有 0.12 毫米。
神树纹玉琮
神树纹玉琮由整块灰白色玉料加工而成,对应的两侧有线刻神树纹样,这是首次在玉琮上发现神树纹。
△左图为神树纹玉琮,右图为青铜神树。
此前因为青铜神树顶部缺失,人们并不知道神树的顶部是什么样子,神树纹玉琮为研究古蜀社会中,神树的意义、象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孔玉璧形器
三孔玉璧形器是一个规整的圆形,直径约 16.5 厘米、厚约 2 厘米,中间有三个孔径约 3 厘米的圆孔,呈三角形排列。
来源 央视新闻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