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事文星与酒星 , 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间伴月明。" 晚唐诗人郑谷的这首《读李白集》,可以代表后人对李白一生及其诗文的整体评价。纵观唐代诗文那种 " 痛饮狂歌、飞扬跋扈 " 的大唐酒风,只有在李白那儿才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们从李白的诗文,尤其是他的 " 酒后醉语 " 的 " 觞咏 " 之作中,嗅出了大唐酒味的浓烈和醇香,被他那空前绝后的酒中之趣,酒中之真,酒中之情,酒中之狂,酒中之胆,酒中之奇所绝倒。
普天同饮
从李白的七十五首咏酒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情都有饮酒的纪录。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将进酒》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二首》
开颜酌美酒 , 乐极忽成醉。《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行》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送别》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四首》
对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对酒》
李白在高兴的时候饮酒,愁苦愤懑的时候饮酒,在旅途中饮酒,既独酌,也对酌,从他的《扶风豪士歌》中的诗句 "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 的描述中,我们知道那是一个怎样酒风大炽的时代。唐代以儒治国,同时宗奉老庄,也不排斥佛教,禅宗正是在唐代得以 " 大兴其势 ",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人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张扬终于进入空前的活跃状态,加上酒政松驰,统治者支持并参与游宴、赐酺,终于使唐人由对酒的畏避转而颂扬酒的好处。初唐王绩、中唐皇甫松、白居易分别撰有《醉乡记》、《醉乡日月》、《醉吟先生传》,盛赞酒的好处。王绩说 " 每一甚醉,便觉神明安和,血脉通利,既无忏于物,而有乐于身,故纵心以自适也 "。 ( 王绩《醉乡记》 ) 。"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 杜甫 :《丽人行》 ) 就是对唐玄宗天宝年问曲江宴的描写,唐代曲江宴万人齐集,君臣同乐。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带动之下,文人学士更加纵酒酣歌,豪放不羁。以李白为例,他在得意之时饮酒助兴,失意时饮酒消愁,在旅途上饮酒,在送别时饮酒,在独居时饮酒,与朋友相聚对饮,"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 ( 李白《襄阳歌》 ) 。如果说,唐代是一个酒风大炽,普天同饮的时代,那么李白的咏酒诗就是对它的真实的纪录和热烈的歌颂。
歌以驰兴,舞以佐酒
魏晋名士 " 饮酒啸傲 ",到了唐代,文人学士是 " 长醉高歌 ",一个是社会黑暗,朝不虑夕,不得不借不着文字的长啸来抒发胸中的郁闷,一个是社会开明、各得已所,可以借助诉诸言说的歌曲来张弛个性。唐代的宴饮娱乐和过去相比则更为活泼生动,酒宴上有所谓 " 送酒歌舞 "、" 著辞歌舞 "、" 抛打歌舞 " 等。对李白的七十五首咏酒诗中,歌舞器乐就出现了五十六处,可见唐人宴饮中歌舞所占的比重。以 " 山鹧鸪 " 一曲和 " 舞 " 为例,唐代诗人元棋、白居易、高骄、曹唐、郑谷、许浑的诗中都出现过,而且通常被作为并举的二事。李白的觞咏诗中这二者都有提及。
客有桂阳至 , 能吟山鹧鸪。清风动窗竹,越鸟起相呼。
《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鹧鸪者》
谢尚自能鸲鹆舞,相如免脱鹔鹴裘。《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李白的长醉高歌也是洋洋大观的,据统计,他的觞咏诗中有 " 浩歌 "、" 娇歌 "、" 闲歌 "、" 悲歌 "、" 笑歌 "、" 短歌 "、" 吴歌 "、" 梁园歌 " 等," 歌 " 出现二十四处,而 " 啸 " 只出现两次,可见唐人饮酒适兴,唱歌只是为了适性而已,不像魏晋时代只能以苦涩压抑的 " 啸声 " 来传达各人的个性于万一。
唐人酒胆
唐人饮酒不畏醉,往往希望喝醉,憧憬醉乡。因为只有饮醉后所思所虑才可进入 " 神光迷合 " 的境界,才可以和大唐盛世色彩斑澜的世相,五彩缤纷的世俗理想以及高蹈飘逸的道风相谐和,共舞蹈。李白的诗中出现了醉字一百一十一处,酒字一百一十五处,可以说每饮必醉。再看与李白相交游的盛唐几位大诗人,无不醉于诗酒,孟浩然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 ( 李白《赠孟浩然》 ) ,王昌龄 "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 王昌龄《送魏二》 ) ,高适 "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 ( 高适《营州歌》 ) ,贾至 " 放歌乘美景,醉舞向东风 " ( 贾至《对酒曲》 ) ,岑参 "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 (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 。至于杜甫,他自己不但 "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以曲江二首》之二 ) ,而且对李白醉卧长安 " 天子呼来不上船 " 的醉态由衷赞美,自叹不及。
因为不畏醉,向往醉乡,所以唐人的酒量就特别大,饮酒的方式出粗豪得可怕,我们不妨以 " 唐人酒胆 " 这四个字来指称这种现象。而唐人的酒胆在李白这七十五首觞咏诗中也算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了。在李白的七十五首觞咏诗中,饮酒的样态动词经统计 :" 倾 " ( 十处 ) 、" 纵 " ( 一处 ) 、" 衔杯 " ( 两处 ) 、" 饮 " ( 七处 ) 、" 酌 " ( 五处 ) 。
正是因为有这么大的酒胆,李白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 " 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 的美谈。李白本来就是一个恃才傲物,洒脱不羁的人,而仗着酒胆,凭着股酒中真气,益增其 " 平视王侯,笑傲群伦 " 的伟岸超迈的气概。苏轼说李白 " 戏万乘若僚友 , 视俦列如草芥 " ( 苏轼《李太白碑阴记》 ) ,可谓一语道破李白的胸襟气度,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这其中有酒的推波助澜的功力。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这是李白长流夜郎遇赦后,游历江湘之间的作品,李白晚年经历人生巨大变故,在遇赦返归的旅途上,遇到知音旧识,把酒话故,百感交集。他那一肚子的郁闷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你看他 " 饮酒二千石 ",何等的酒胆与酒量,他要 " 捣碎黄鹤楼 ",要朋友和他一样 " 倒却鹦鹉洲 ",何等的张狂,没有这样的胆量和气魄,岂能 " 落笑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岂能令 " 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
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编辑 曾黎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李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