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不怕死,就怕被你们遗忘了。"2014 年,一位抗战老兵在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节目的舞台上,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感动了无数人,他叫张修齐。8 月 5 日 15 点 34 分,张修齐老人于南京辞世,享年 102 岁。张修齐老人虽已 " 归队 ",可人们并没有遗忘他,与他相交数年的志愿者向现代快报记者回忆了他的故事,为他送别。
随学校从南京迁往长沙,他投笔从戎考进黄埔
张修齐出生于 1921 年。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经常受到侵华日军的空袭,当时正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实验中学读高二的张修齐与学校一起内迁。几经搬迁,学校搬到长沙岳麓山。心怀 " 国家民族危难时,舍我其谁赴疆场 " 的爱国豪情,他放弃了自己学习铁路工程专业的梦想,于 1938 年考取了黄埔军校六分校 15 期第六总队步科,1940 年从军校毕业后,先后在浙江萧山、湖南长沙等地抗战。
回忆起战争的残酷,张修齐曾说,炮弹在身旁爆炸的声音,子弹在耳边飞过的声音,仍记忆犹新,他曾亲眼看到两个担架兵抬着一名负伤的迫击炮营观测员被侵华日军的炮弹炸飞。当时和他一起从黄埔军校毕业的 50 名同学,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近 40 人,与他关系最好的一名战友徐丙泉,在白刃战中被日军围住,最后壮烈牺牲。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张修齐任第 3 总团 11 团 3 营副营长,驻扎在浙江黄岩沿海一带。张修齐老人曾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回忆,消息传到时,已迟了好几天。" 驻扎在温州的团部打来电话,说日本人投降了。我们才知道,盼望多年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胜利消息传来,更让他感觉,该回家了。1945 年冬,张修齐回到南京。
作为历史亲历者和见证者,张修齐老人曾不顾高龄,多次参与港澳台、海内外社团交流和省市各种纪念座谈活动,讲述抗战故事,宣传抗战精神,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现代快报曾为他圆梦,助他重回长沙战场
收到张修齐 " 归队 " 的消息时,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的发起人钱肖松正在前往上海的途中,没有见到老人最后一面,让他十分遗憾。钱肖松和张修齐结缘于 2012 年," 当时根据线索,摸到老兵家附近,因为线索不是很精确,当我们在附近徘徊不定的时候,遇到一位老人,当我们上前询问的时候,老人说,我就是张修齐。" 钱肖松回忆到,第一次登门,老人对他们很热情,但也很谨慎,聊了一些家常,也没多说什么,第二次登门,老人和他们聊了一些抗战历史,却也没怎么聊自己的经历,一直到第三次登门,老人看到了他们的诚意,才敞开心扉,聊起了自己的抗战经历," 他对我们说,我看到了你们的真诚,你们是真的想为我们做点事的,并拿出了一份手写的南京黄埔老兵通讯录交给了我,由此我们开启了真正的寻找南京地区抗战老兵的征程。通过这份名单,我们找到了徐恭权、刘恒、冯宗尧等等很多黄埔老兵。"
正是从 2012 年开始,张修齐每年都会来参加由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和现代快报共同主办的抗战老兵重阳聚会,一直持续到 2019 年。他曾和老兵们一起在聚会中唱起《大刀进行曲》,嗓音浑厚响亮,也曾带领战友齐唱黄埔校歌,歌声铿锵有力。
张修齐老人与现代快报的缘分不止于此。2015 年,现代快报联合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发起 " 抗战老兵重回昔日战场 " 圆梦行动,张修齐应邀参加,从南京前往长沙缅怀战友。他登上岳麓山,走进忠烈祠,为逝去的战友敬献花篮,在长沙会战纪念碑前回忆往事。" 当年我就是在这里弃笔从戎,奔赴战场,和战友们一起保卫长沙。" 张修齐老人感慨于长沙的变化之大,同时感慨如今这样的年代,没有战火,百姓安居乐业,自己当年的决定真是万分正确。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然 南京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联盟、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供图
(校对 胡涛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