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8-07
《江苏文库》入藏国家书房,“江苏基因”闪耀中国国家版本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北京城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燕山脚下," 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 "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已落成一年,开馆之初即入藏版本量 1600 万余册(件)。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探访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注意到,来自江苏的 " 种子基因 " 闪耀其中:

国家书房巨型书柜里,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江苏文库》熠熠生辉;文瀚阁文瀚厅,明初编纂于南京的《永乐大典》历劫重光;以 " 十竹斋 "" 芥子园 " 为代表的彩色套印版画,把雕版印刷玩得出了 " 彩 "……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

国家书房收藏全国精品出版物

《江苏文库》在列

走进文华堂,绕过大屏风就是国家书房。四周是 15 组巨型书柜,通高 9 米,宏伟壮观。

抬头看,星汉灿烂、深邃浩渺:顶部中央藻井内的穹顶是一幅宋代石刻天文图,图上标注着古人观测的恒星位置。

站在这儿,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思接千载。

书柜里陈列着近 3 万册新中国精品出版物。走近细看,有各种主题图书,也有全国各地的地方文献等。

国家书房收藏《江苏文库》

在江苏书柜里,《江苏文库》整齐码放在一起,绢面的书脊折射出耀眼的光泽,显得既厚重又夺目。其中包括:

《方志编》的《乾隆江南通志》《江苏备志稿》《江苏省通志稿》等省志;

《书目编》的《江苏艺文志(增订本)》28 册;

《精华编》的《战国策》《淮南子》《文心雕龙》《世说新语》《范成大笔记六种》《天下郡国利病书》《清嘉录》《扬州画舫录》《封神演义》《浮生六记》等传世经典名著;

《研究编》的《江苏风俗史》《江苏思想史》等专门史系列,苏州、无锡等地方文化史系列,刘半农、翁同龢、叶圣陶、丁文江、吴敬梓、吴梅等历代文化名人传系列。

《江苏文库》方志、书目、精华编部分图书

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自 2016 年启动,计划用 10 年时间,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 3000 册《江苏文库》。

《江苏文库》由书目编、文献编、精华编、史料编、方志编、研究编等六编部分组成,截至 2022 年底已出版 1002 册。国家书房江苏书柜里收藏、展示的,是其中一部分。

文瀚阁 "C 位出道 "

《永乐大典》" 生 " 于南京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最靠近后山的位置,五层的文瀚阁是整个院落里最高的建筑。

文瀚阁文瀚厅

文瀚阁文瀚厅 25 组红木书柜里,1600 函采用传统装帧工艺的中华古籍出版物蔚为大观。

《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这些都是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鸿篇巨制,在这里以仿真影印本、精选古籍影印本、原雕版刷印本等形式集中展示。

文瀚阁文瀚厅 "C 位 " 展示《永乐大典》影印本

" 文瀚厅 " 牌匾正下方的书柜里,厚厚摞起的《永乐大典》影印本令人叹为观止。

这套 " 身世飘零 " 的典籍,如今存世稀少,堪称 " 一纸千金 "。而采用现代影印技术复制的仿真本,使之得以化身千百。

" 庶几因韵以考字,因字以求事,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永乐大典》共 22877 卷、11095 册,约 3.7 亿字,是我国体量最大的一部类书。

它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七八千余种典籍,被称为 " 万书之书 "" 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

这套大型百科全书自从诞生之初,就自带 " 江苏基因 "。" 庚 " 字韵 " 京 " 字册的首页内容,就是历代典籍中关于南京的记载。明初定都南京,《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编纂的,成书后藏于南京文渊阁内。

江苏武进人陈济以布衣身份任都总裁,是制定《永乐大典》凡例的重要人物之一,因为博学被称为 " 两脚书橱 "。

可惜," 出生 " 于江苏的永乐正本下落成谜,流传下来的是嘉靖年间抄写的副本。

嘉靖副本也是命运多舛,历经了不断流散、散佚的过程,现在仅余 400 多册及部分零叶存世,总数不到原书 4%,散落在世界各地 30 多个公私藏家手中。

" 十竹斋 "" 芥子园 ":

江苏彩色套印影响世界

在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版本工艺专题展,都可以看到十竹斋笺谱、芥子园画传的身影。

《十竹斋笺谱》

在三四百年前的南京,一批 " 出版人 " 玩转彩色套印,影响了全国甚至世界。

彩色套印版画,代表了中国雕版印刷的最高技艺。

《十竹斋笺谱》

笺纸是文人雅士的最爱,明末印刷术发展到鼎盛,笺纸制作也越来越讲究。

天启年间,20 岁左右的胡正言来到南京,从此在这里生活了 70 年。他既会画画,又会刊刻、印刷,他刻印的《十竹斋笺谱》名气非常大。他还将饾版和拱花技法完美结合在一起,相当于立体三维彩色套印。

《芥子园画传》

" 十竹斋 " 之后,在书画出版领域,有一个人在南京延续和发展了这种 " 缤纷 " 的美。

这个人叫李渔。他在南京建了一座园子,叫 " 芥子园 "。园子的名字,也成了他家出版物的品牌标识。

《芥子园画传》是学画必备的入门书,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国画名家都曾把它作为学习的范本,传至日本还影响了浮世绘艺术。

《十竹斋笺谱》彩笺饾版样板在版本工艺展展出

如今,南京十竹斋饾版拱花水印木刻技艺这项 " 绝活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国家版本馆的版本工艺专题展,展出了当代复刻的饾版样板。

南京图书馆藏宋刻本《陈书》等

5 种古籍赴展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里,一批由南京图书馆等单位借展的古籍正在展出,包括从宋代到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版本:

宋刻元明递修本《陈书》三十六卷、明嘉靖七年(1528)龚雷刻本《鲍氏国策》十卷、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吴万化刻本《宝古堂重修考古图》十卷(存一至四)、清道光敷文阁刻本《天下郡国利病书》、民国紫江朱氏精刻彩印本《营造法式》。

宋刻元明递修本《陈书》 南京图书馆供图

《陈书》属于 " 二十四史 " 之一,是唐代姚思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一共三十六卷,记载了南朝陈朝的历史。此次借展的宋刻本,历经元、明两代递修,全书整体无明显破损,品相较好,能代表宋刻的风格。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宋刻本古籍存世量少,因此尤为珍贵。

明嘉靖七年(1528)龚雷刻本《鲍氏国策》 南京图书馆供图

《鲍氏国策》是南宋时期鲍彪编撰的《战国策》新注本,在前代高诱、曾巩注补《战国策》的基础上,重新厘定了内容和次第,一共十卷。此次借展的版本是明嘉靖七年(1528)龚雷刻本,书品较好,全国所藏很少。

明嘉靖时期,刻书兴起复古浪潮。龚雷的刻本是 " 影印 " 了宋刻本,几乎如实反映宋本风貌。

扬州漆器屏风搭配巨型红木书柜

主打中式画风

在国家书房,与巨型红木书柜相得益彰的是一面漆器屏风。

画面中,松柏枝干遒劲,成群结队的仙鹤绕树三匝,或飞舞,或栖息。这面屏风是江苏扬州漆器厂采用雕漆剔红工艺制作的,长 7.8 米,高 3.1 米。

漆器屏风,自古就是点缀文人书房的雅致陈设。而江苏扬州的漆器,更是久负盛名。

《江苏文库 · 研究编》之《江苏地方文化史 · 扬州卷》记载:扬州是漆器使用与制作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汉代,扬州的经济文化出现第一个繁盛期,扬州漆器随之兴起。在此后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地域特色。到了明清,扬州已是中国漆器生产制作的重镇,涌现出许多名匠大师,其平磨螺钿与雕漆嵌玉成为扬州漆器的两大名品。

《江苏文库 · 研究编》之《江苏手工艺史》记载:扬州老城至今留有明代 " 漆货巷 "" 螺甸巷 "" 大描金巷 "" 小描金巷 "" 南矢巷 "" 北矢巷 " 等漆器作坊所在街道的遗址。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文 / 摄 钱念秋 / 视频后期

相关标签

文献 江苏 基因 永乐 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