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科教兴国的主力军
高校通过发明专利的产出、保护、转化
不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为国家科技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壁垒
起到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近期,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公布。该奖是我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也是中国专利领域的最高荣誉。高校在中国专利奖评选中的获奖数量和获奖级别,不仅是检验高校及其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优势、连接科研创新和市场、推动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标志。
近 5 届中国专利奖获奖数量 TOP100 高校中,江苏共有 14 所高校上榜,数量全国领先。东南大学和江南大学均以 11 项获奖数领跑全省。
作为轻工、食品、纺织领域的佼佼者,江南大学近年来的专利获奖数量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其实,学校在专利方面的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2008 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学校就在专利布局方面改变了策略,厚积薄发,逐步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 年 12 月,江南大学陈坚教授等申请的 " 一种产 α- 酮戊二酸酵母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 " 发明专利获得第十六届中国专利金奖。该发明专利申请于 2010 年,相关技术在国内外多家企业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有效地提升了我国有机酸生产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2015 年底,由江南大学陈卫教授等人提交的发明专利 " 一种具有排镉功能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 " 再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如今,该专利在光明乳业、北京和美科盛、苏州摩卡等 7 家乳品及生物科技企业实现生产应用,并向上下游产业技术进行延伸,每年能够为学校带来数百万元的经济收益。
高校不同于企业,它本身不能直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到企业中、运用到生产生活上,才能体现成果价值。
2023 年 6 月,《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报告(2022)》正式发布。根据《报告》,2021 年被纳入统计的全国 1478 家高等院校(中央部属高校 105 家、地方高校 1373 家),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 1086.1 亿元,比上一年增长 31.6%;总合同项数为 270527 项,比上一年增长 22%。《报告》显示,江南大学以近 12 亿元的总合同金额,跻身 2021 年科技成果转化高校 50 强,全国排名 16 位。
2022 年学校专利整体质量持续稳步提升,国内专利共申请 2050 件,授权专利 1940 件;国际专利,其中,申请 PCT 专利 111 件,境外专利申请 91 件,境外专利授权 87 件,同比增长 2.40%。2022 年发明专利授权率上升至 73.38%(2021 年 70.19%,2020 年 66.18%)。截止到 2022 年底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7135 件,全国高校排名第 18 位,江苏高校排名第 3 位。
专利实施方面,2022 年转让许可专利 351 件,合同额 2.05 亿元,作价投资入股 14 件,作价金额 581.22 万元。2022 年 11 月,首个亿元级专利转化项目签署落地,江南大学 6 株专利益生菌独家授权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使用,总许可金额达 1.07 亿元 , 成为学校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和高价值专利引领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式典范。在专利收入支付方式上,形成了一次性付费、销售提成支付、入门费附加提成支付等多种费用支付方式,技术转让双方共担风险。2022 年 3 月,江南大学与河北一然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签订 " 一种抗幽门螺旋杆菌的植物乳杆菌及其用途的专利 " 独占许可合同,合同总额 2700 万元,许可 9 年,每年专利基本许可费 300 万元,另外该菌株应用产品年度销售额超过 5000 万元的部分按 3% 提成作为补充许可费。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是衡量高校社会贡献与科研产出的
一把尺子
也是高校 " 双一流 " 建设的重要助推器
和成效评价的关键指标
让我们一起祝福江南大学
越来越好
来源:江南大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