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柳色碧溟,曲渚长桥画舸。
江南盛夏,暖风吹得游人醉。从环湖路行至鼋渚路,古诗词里的浪漫开始具象,桥也开始交代,那些流经它的故事。
宝界桥
又名长桥
跨越在蠡湖中部
在无锡家喻户晓
从最初说起
1934 年 3 月 1 日
正是荣德生夫妇六十双寿
原本不愿铺张
而申新、福新、茂新等
企业职员一再进言
要建一座大桥纪念荣先生功绩
荣德生却说
" 我先造一座为陪 "
于是将收到寿金都拨入了
新成立的 " 荣氏百桥公司 "
并从中划出 6 万元
拟在蠡湖上造一座桥
可是凭当时的技术条件
要想在湖阔水深的蠡湖上
造出大桥来可谓难上加难
就连当时无锡县建设局里
念过洋书的工程师
听后都连连摆手
造桥陷入困境
荣德生想起了至交 " 纪官 "
大名贾茂青
梅园徐巷人都叫他 " 阿纪 "
梅园、锦园中的池泉洞壑
亭台楼阁都出自他之手
在贾茂青主动请缨后
荣德生和贾茂青
便多次前往湖边山麓实地察勘
终于确定了桥址
宝界山麓、蠡湖最窄处
这里湖底坚实、湖面收狭
向西可到鼋头渚
向南与石塘相通
是建桥的最佳选择
自此
106 名工匠日夜三班开工
花费龙潭水泥 3000 筒
耗时 173 天
这座钢筋混凝土桥梁终于通行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 老宝界桥 "
" 老宝界桥 "
宽 5.6 米,长 375 米
现在看起来不算什么
但在那个年代
375 米长的跨湖大桥
是当时的 " 江南第一大桥 "
荣德生亲书
" 宝界桥 "
镌刻于桥梁东西两侧
一桥卧波,架通南北
犹如西施的腰带一束
给蠡湖增添无限风情
桥建成的那一天
群众更是欢呼雀跃,两岸欢腾
无锡太湖胜景
也因此早早声名远播
后来的后来
20 世纪 80 年代末
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太湖流域
鼋头渚风景区吸引大批游客
央视外景基地
也在宝界山以南
陆续建成唐城,三国城,水浒城
" 老宝界桥 " 的交通流量大增
于是
当时的郊区政府和市园林局
提出联合出资
拆除 " 老宝界桥 "
在原址上建一座 " 新宝界桥 "
1993 年 5 月 24 日
荣毅仁回到家乡视察工作时
表示 " 建设新宝界桥的钱
由我帮助解决
不要收老百姓的钱了 "
并将有关建桥事宜
交由儿子荣智健承办
1993 年 8 月
荣智健退还了所有前期费用
出资 3000 万元
承担新桥的全部费用
新宝界桥
1994 年 10 月 16 日通车
桥宽 18.5 米
长 390.74 米
选址就在老桥东侧 10 米处
新老两桥平卧在蠡湖之上
恰如两道彩虹
因此得名
宝界双虹
正呼应了李白那句诗
"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而荣氏祖孙造桥的佳话
在蠡湖上化为了诗意的人文一景
至今为无锡人民传诵夸赞
" 此日行人称便利,卧波遥望忆先贤。"2011 年,宝界桥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桥是有种执着在的,它带来变化,也守护不变。每每经过宝界桥,都忍不住回望从前,也总会被故事里的情怀所打动。今夕何夕,那一份回报乡梓的情怀,就是变化中的 " 永远不变 " 吧。
图片来源:滨湖档案、无锡蠡园
来源:无锡博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