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8 月 16 日," 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第六场发布会主题为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发布会上,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介绍了全省在促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重点工作及突出成效。近年来,江苏围绕建设 " 宜居、韧性、智慧 " 城市的目标要求,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统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坚持建管并重、持续发力,努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太湖流域实现连续 15 年安全供水
" 江苏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陈浩东介绍,通过持续实施省政府批准的苏锡常、宁镇扬泰通和徐淮连盐宿三大区域供水规划和管网 " 进村入户 " 工作,目前全省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实现全覆盖。全省城市公共供水总能力达到 3376.5 万立方米 / 日,年供水总量达 86 亿立方米。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工程的实施,让乡镇和农村居民享用与城市居民 " 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 " 的饮用水。同时,全面构建 " 水源达标、备用水源、深度处理、严密检测、预警应急 " 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全省县以上城市全部建成应急水源或实现水源互备、清水互通。太湖流域实现连续 15 年安全供水。
随着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天然气气源工程的建成,全省大力推进城市天然气利用配套工程建设。目前,全省所有市、县均发展了管道天然气,城市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 90% 左右。同步大力推进天然气下乡工程,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泰州等地基本完成了天然气向乡镇的延伸,全省已有 664 个乡镇通达天然气,约占全省乡镇数量的 90%。
江苏河湖众多,在全面加强城镇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突出重点流域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2018 年以来,全省累计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 585 万立方米 / 日,新增污水管网约 1.5 万公里,目前全省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 898 座,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 2165.71 万立方米 / 日,污水处理量位居全国第二。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333" 行动。目前,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污水直排口和管网空白区;全省累计建成达标区 1382 个,总面积 3300 余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建成区总面积 60%;全省县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同步推进水岸联动整治,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全省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运行比例达 91.7%,走在全国前列。
2018 年以来,全省累计增加公共停车泊位超 100 万个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
城市居民出行越来越便捷。陈浩东介绍,目前,全省城市道路总长度超 6 万公里、面积超 10 亿平方米,建成区路网密度 8.98 公里 /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 25.31 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已有南京、无锡、苏州等 10 个城市 35 条线投入运营,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达到 1055 公里,位居全国第二。2018 年以来,全省累计增加公共停车泊位超 100 万个。推进有条件单位内部停车场实行错时开放共享,目前全省已有 2384 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了共享停车,共享停车泊位超 24.8 万个。
积极推动实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省以 " 新城建 " 对接 " 新基建 ",加快推进城市道路、桥梁、照明等市政公用设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南京、苏州市率先成为国家 " 新城建 " 试点城市,南京、无锡市率先推进国家 " 双智 " 试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建设。按照 " 综合监管 + 智慧监测 " 思路,聚焦燃气爆炸等 7 个风险场景,在南京等 7 个城市开展试点,扎实推进省市城市生命线安全监管系统建设。
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场景不断增加。" 今年 6 月,苏州轨道交通 11 号线开通运营,与上海轨道交通 11 号线换乘在花桥站实现无缝换乘,换乘时间不到 4 分钟,苏州、上海两座城市实现全方位轨交互通,也让两地同城化再进一步。" 陈浩东说,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规划引领,江苏会同上海、浙江共同完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供水、排水、燃气专项规划编制并推进实施,联合开展示范区饮用水水质规范研究,推动示范区水乡客厅高品质供水技术方案编制,联合签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一体化高质量供气合作协议》。
着力构建区域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共管的新格局
市政基础设施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江苏接下来将如何做?陈浩东从四个方面做了阐释:
坚持绿色低碳引领,推进城镇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共建 " 生态圈 "。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力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每年提高 5 个百分点左右,到 2025 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平均达 80%,比全国 " 十四五 " 末目标提高 10 个百分点。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 "333" 行动。持续推进 "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 " 建设,加强雨污分流改造。全力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努力打造一批 "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 的示范河道,让水环境治理成果更多惠及民众百姓。
坚持加强民生保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打好 " 民生牌 "。落实 " 窄马路、密路网 " 城市道路规划布局理念,优化路网结构,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提高道路网络密度和通达性。深入实施 " 停车便利化工程 ",今年计划全省新增公共停车泊位 8.5 万个。加强城镇供水安全保障。2023 年全省计划实施市政燃气管道改造 150 公里,完成城市供水管道改造 300 公里,排水管道改造 598 公里。
坚持安全韧性发展,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管,守好 " 安全底 "。全面组织开展全省燃气安全整治十大专项行动,全链条推进燃气安全整治工作。推进市政公用设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高质量完成国家 " 新城建 " 和 " 双智 " 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总结推广试点工作经验成效。全面推进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省级监管系统建设,以 7 个试点城市先行,全面启动其他设区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坚持完善制度建设,协同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 一体化 "。聚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做好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污染联防联控、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区域合作,加快推进一体化示范区供水、排水、燃气专项规划实施落地。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城乡垃圾统筹处理利用,继续推动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应收尽收、宜用尽用。落实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合作事项,推进租房提取业务事项跨省通办,做好购房提取公积金优化,研究住房公积金与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数据共享标准。
现代快报 + 记者 李娜 龙秋利 / 文 顾炜 / 摄
(校对 季林巧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