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头、棉签、纱布 …… 你注意过医院里的医疗废物吗?为了避免二次传染和环境污染,它们又是如何 " 消失 " 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卫生监督执法不可缺位,南京市玄武区卫生监督所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建立起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并进行了信息化管理,将医疗废物 " 尽收眼底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该所的卫生监督员,走进医疗机构,揭秘 " 互联网 + 智慧卫监 " 系统平台的 " 超能力 "。
△王嘉玮在进行医疗废物日常检查 受访者供图
医疗废物危害大,处置 " 雷区 " 需监管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会产生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这些医疗废物倘若处理不当,必将引起二次传染和环境污染。" 转运时,没有按照正确的路径运送,可能会造成院内感染的扩散,存储不当,比如消毒不到位,储存点位于公共区域,或者靠近食品区域,一旦废物漏液、气溶胶外溢,都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危害到人群健康 ……" 玄武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王嘉玮详细列举了医疗废物的处置 " 雷区 "。
为了消除这些隐患,该所开展了双线监管模式。在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辖区内医疗废物的所有信息,包括每一家医疗机构各个科室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详细到重量、收运人、转运时间等。监督员的手机上,还可以实时查看医疗废弃物暂存地的状况,确保医疗废物及时转运,储存得当,避免乱堆乱放。
线下的日常监管工作,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纠正容易忽略的问题。" 利器盒要及时关闭,以防里面用过的针头掉出来造成污染 "" 医疗废物储存地点的紫外线消毒时长要登记,否则超过时限消毒就是无效的 "" 夏季高温高湿,储存地一定要做好防鼠防虫工作,避免造成感染扩散 "…… 每一次检查,监督员都要扫清线上难以监管的死角。
小诊所转运难,监督同步解难题
在这套 " 互联网 + 智慧卫监 " 系统的背后,是玄武区卫生监督所团队长线监管所积累的经验与措施。玄武区是南京市的主城区,总面积 75.46 平方公里,人口 53.7 万人,玄武区卫生监督所履行着对全区经营性公共场所、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等 1300 余家各类单位的卫生监督职能。医疗废物的监管,是一个重要区块。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医疗废物的污染风险,玄武区卫生监督所开始了人员上门的长线监管。
在监管的过程中,问题也陆续浮出水面。玄武区内有不少小诊所,常常出现医疗废物不及时转运的情况,经过了解,发现是因为门诊量不高,诊疗范围也小,所以产生的医疗废物非常少,医疗废物清理转运公司的工作人员来转运时,发现其废物量常常达不到基础转运量 5kg,来的次数便越来越少。王嘉玮左思右想,又查看了相关的条例文件,借鉴了其他家的做法,决定将小诊所的医疗废物 " 聚少成多 ",先统一运到邻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一起进行转运,避免了医疗废物堆积超过 48 小时,导致产生污染风险。
王嘉玮回忆,2019 年以前,辖区内约有 150 家医疗机构,除了组织医疗废物专项检查,卫生监督员在上门处理投诉等事项时,也会一并开展医疗废物检查,但是每家医疗机构一年只能监管覆盖 2~3 次。
开发监控 + 溯源系统,带动医疗机构积极性
上门监督检查常常局限于人力和时间,而医疗废物每天都在产生,医疗机构稍有不慎和懈怠,便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污染。玄武区卫生监督所不断落实卫生监督事业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制定并完善了玄武区 " 互联网 + 智慧卫监 " 方案和措施,开发了医疗机构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和医疗废物在线溯源系统,通过线上监管,将医疗废物 " 尽收眼底 "。
玄武区卫生监督所为全区 123 家重点监管医疗机构重点区域,安装了智能化监控设备,可以通过 180 个高清智能探头,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实时监控和对话,其中,便包括了医疗废弃物暂存地。
医疗废物的转运从科室开始到转运车结束,玄武区卫生监督所利用医疗废物溯源监管平台,让医疗废弃物留痕可追。目前该项目对全区 29 家医疗废弃物月产量在 100 公斤左右的单位以及 15 家小微诊所医废处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3 年来,监管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监管效率,也培养了医疗机构对于医疗废物转运这件事的积极性和规范性。" 王嘉玮说。
通讯员 孙蔚琪 现代快报 + 记者 梅书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