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8-16
南京立法建立金陵医派名录制度,中医药传承发展将有规可循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挖掘保护经典名方、传承保护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师传承人 ……8 月 15 日至 16 日召开的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南京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二审通过的条例在金陵医派传承保护、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知识教育、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南京特色。该条例将按照法定程序,报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后正式颁布实施。

△ 8 月 15 日至 16 日,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 条例聚焦南京特色,着力构建了支持南京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迫切需要,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新闻发言人、研究室负责人表示。

南京中医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南京,中医药同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名医辈出,在中医药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 " 金陵四大名医 " 之首张简斋所形成的金陵医派传承至今,培养的中医大家名家灿如星河,他们充分利用中医药服务市民百姓健康的事迹,誉满杏林。

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的中医药事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中医药资源总量、服务水平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但同时中医药人才青黄不接、保护传承力度不足等一直是困扰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问题。

" 因此,做好中医药立法工作,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协调中西医共同发展、提供更高质量医疗资源供给、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医疗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孝科说。

△ 5 月 23 日,秦淮区人大常委会在红花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人大代表、中医院代表、律师等就条例举行立法座谈会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初,南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被列为市人大常委会 2023 年度立法项目。从去年 3 月启动立法调研工作以来,南京先后举行了 20 余场座谈会、论证会和专题调研,形成了《南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草案)》,并于今年 6 月 20 日提交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进行了首次审议。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条例的制定,关乎老百姓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在首次分组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畅所欲言,提出了 50 余条审议意见,相关工作机构聚焦这些审议意见,进行逐条调研论证,许多意见在二审通过的条例中得到了体现。

△ 8 月 15 日至 16 日,南京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

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人大法制(工)委工作人员梳理的审议意见中看到,委员们畅所欲言,确保条例条文契合现实需要,操作性强。比如,条例草案第三章 " 文化传承 " 中提出要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保护等问题。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王利民提出,部分中医人才培养依靠口传心授,缺少规范,建议结合现代医学对此进行补充完善。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市人大代表戴红卫提出,条例要鼓励支持职业学校开办中医药专业或者开办中药班,更好地为中医药行业输送人才。常委会组成人员黄玉银提出,要对医生素质能力提出要求,对医生来源、培养加以规范。列席的市人大代表、律师袁胜寒提出,应加大对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扶持,保障待遇,提高整体层次。

南京市人大法制(工)委的工作人员表示,大到条例的总体框架,小到每处文字的表述,常委会组成人员都提出了相关意见与建议,7000 多字的条例文本,审议意见超过了 12000 字。

△ 8 月 3 日,南京市人大法制(工)委召开《南京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部门论证会,听取相关意见建议

首次审议后,南京市人大法制(工)委会同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市司法局、市卫健委等单位共同研究审议意见,聚焦关键内容开展 " 解剖式 " 调查研究。第一时间在南京人大网站全文公布了条例草案,同时广泛征求各区人大、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建议;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部门论证会等 10 余场座谈论证;组织人员赴南阳市学习考察外地先进经验,前往秦淮区、栖霞区开展专题调研,就重点难点问题与相关方面沟通意见,共同研究主要制度设计。

" 广泛邀请专家、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民众为条例修订草案进行把脉定向,其目的就是要确保制定出台的条例能够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有特色。"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魏从农说。

建立金陵医派名录制度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二审通过的条例分为总则、体系建设、传承与文化传播、创新与融合发展、保障与监督以及附则等六章 47 条。与首次审议通过的草案相比,章节名称作出了修改。如原条例草案第二章章名为 " 服务体系 ",二审通过的章名改为 " 体系和能力建设 ";原第三章章名为 " 文化传承 ",现已修改为 " 传承与文化传播 "。

△ 8 月 8 日立秋,南京市中医院结合条例,举行弘扬中医药文化暨 " 立秋 " 节气健康义诊活动

条例名称也多了 " 促进 " 两字。" 之所修改条例名称,正是体现了聚焦实际、鼓励引导的小切口立法导向。" 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李华介绍,国家中医药法、省中医药条例等上位法制度供给已经较为系统完备,南京立法主要是对地方中医药流派传承保护、中医药与群众生活深度融合等方面作出针对性规定,细化推动措施,补足制度短板,重在体现特而精。

值得关注的是,二审通过的条例在金陵医派传承保护、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知识教育、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规范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南京特色。

比如,在金陵医派传承保护方面,通过的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建立金陵医派名录制度,开展动态调整。为实现金陵医派等中医药学术教材的活化利用,通过的条例第二十二条中增加了 " 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进金陵医派等中医药学术教材的活化利用,融入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中医药教学体系 " 的规定。

培育现代化中药企业和特色品牌

条例对本地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域、规模进行了切乎实际的补充规定。第二十六条明确,培育现代化中药企业和特色品牌,支持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促进中药生产工艺标准化和现代化;同时新增了第四款:" 加强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对医疗机构、中药工业等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废弃物、副产物等实现高值化利用,推进中药产业绿色发展 " 等等。

为了强化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保护,条例吸纳地方实践亮点,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制度。比如,第三十九条明确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专利、中药品种保护、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方式,对中医药特色技术、方法、产品等进行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受到故意侵害,情节严重的,有权依法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等等。

通讯员 张倩 肖日东 现代快报 + 记者 卢河燕

(通讯员供图 校对 李凯波 编辑 陈海静)

相关标签

中医药 南京 人才培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