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季,贵州文旅亮点频出。
5 月以来,贵州 " 村超 " 赛事打响。这一村里的赛事,平均每场逾 5 万观众现场观看,线上直播观众超 5000 万人次。继 " 村 BA" 后,又一现象级文体旅活动在网络火爆。
暑运启动后,贵州旅游中转站贵阳 " 三大站 " 客运站日均发送旅客超 12 万人次,机场日均旅客 6.55 万人次,多次创年度单日旅客吞吐量新高。" 到贵州避暑 " 多次登上热搜。
谈旅游,越来越多人看向贵州;去旅游,越来越多人来到贵州。2019 年,贵州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 比重增至 11.6%。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已超出 2019 年同期水平。这个暑期档,全省旅游市场态势逐月向好。
为什么选择贵州,产业持续发展的动能在哪?近期,记者实地探访贵州各地景区景点,探寻贵州文旅的 " 出圈 " 之道。
" 走马观花 " 变 " 深层体验 "
创新产品供给带来游客 " 流量 "
夜幕降临,施秉县杉木河下游人头攒动,随着山间的灯光被点亮,一艘艘气垫船冲进河道,顺着河水漂流直下。7 月下旬,贵阳游客王爱红体验了一把 " 夜漂 "。" 水是‘缤纷’的,山是‘绚烂’的,心情是放松的,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体验。" 她说。
去年 4 月,杉木河夜漂景区运营,成为贵州省首家集夜游、夜漂、夜宿为一体的景区。" 随之带来的,是全年夜漂入园人次突破 55 万,成倍超过白天漂流人数的景象。" 在杉木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兰看来,这样的现象不是偶然,而是立足资源开发业态,创新产品供给带来的变化。
△游客在杉木河漂流一 " 夏 "。人民网 阳茜摄
贵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山、多河、多瀑、多洞、多湖,是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份,同时,全省夏季平均气温 23.6 ℃,18 个世居民族文化遗产构成了一个 " 文化千岛 "。丰厚的旅游资源 " 家底 " 如何转成流量?和杉木河漂流景区一样,用好资源、用活资源、丰富产品供给,成为贵州各地发展旅游的共识。
在从江县岜沙古芦笙堂广场上,一场苗族民俗表演正在开展。为记下精彩瞬间,广州游客李雅茜一直把手放在快门上。岜沙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浓郁的古苗族遗风,为让游客感受到最原初的民族文化,当地重构村寨景区业态群落、优化景区主游线,并组建非遗表演团队,由此,一个传统村落变成景点。逛古寨、感受鸣枪迎客、体验苗族传统婚俗与 " 镰刀剃头 "…… 李雅茜说:" 在这里,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解锁了新玩法。"
△在岜沙苗寨,当地苗族同胞在寨门迎接游客。人民网 阳茜摄
岜沙苗寨用 " 融合 " 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而平塘特大桥用 " 跨界 " 挖掘出新的增长点。" 是服务区还是旅游区?" 开车进入平塘天空之桥服务区,四川游客罗阳有些疑惑。" 这里既是服务区也是旅游区!" 天空之桥景区工作人员余兴丽说,依托世界最高混凝土桥塔的景观建立的天空之桥服务区跨界建设酒店、桥梁科普馆、房车营地等设施," 目前接待游客超 200 万 "。截至 2022 年底,世界前 100 座高桥中有近一半在贵州,围绕这一资源,贵州拓展桥梁的区域经济价值,打造贵州旅游的新增量。
更加深入的探索也在开展。今年,荔波县相继开发了 " 踏瀑戏水 " 探游项目、苗浴温泉康养微度假等产品,助力游客过夜率成倍数提升。荔波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覃晓康说,通过做好山水文章,创新开发产品,游客从 " 看山看水 " 变成了 " 游山玩水 "。
△贵州荔波小七孔。人民网 阳茜摄
融合、跨界、拓展 …… 如今的贵州,到 " 爽爽贵阳 " 不仅能避暑,还有 59 项文体旅活动带游客尽享 " 年轻态、新玩法 ";到遵义市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不仅只探险,还有洞穴音乐会体验 " 别有‘洞’听 ";在毕节百里杜鹃景区,不只春季能玩,当地建成彝山花谷等以花卉为核心的景区景点,并打造 " 火把节 " 等活动,形成了 " 四季有花 "" 全年有产品 " 旅游格局。
供给更 " 新 ",需求更 " 旺 "。用好资源,创新业态,增加了贵州旅游产品的内涵,让游客从 " 走马观花 " 转向 " 深度体验 ",为增加流量提供了基础。" 有看头、更有玩头 " 逐步成为贵州旅游业态的新特征。
做好产品又 " 卖 " 好服务
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文旅质量
要 " 流量 " 更要 " 质量 "。在逐渐火热的旅游市场中,贵州十分清楚:要支撑文旅品质提升,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是重中之重。
乘坐成贵高铁抵达贵阳,到甲秀楼、青岩古镇等景点打卡后,从成都到黔的游客马小惠租车自驾前往天龙屯堡古镇、黄果树等景区。得益于贵阳市推进 " 高铁 / 飞机 + 租车 " 无缝驳接,区域内的租赁企业提供送车上门服务和异地还车服务,她的行程格外顺畅。" 没有想到,三天时间,逛了好几个景点,行有所值!" 她说。
既有让游客 " 说走就走的 " 省心,还要有让游客 " 大胆玩 " 的放心。
△贵州 " 文明旅游大使 " 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付吉昌摄
今年 " 五一 " 假期,一入黔旅游团的游客发现,带团导游向团队成员兜售茶叶、白酒等产品。举报后,贵州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迅速行动,没收了该名导游的违法所得并处罚款,相关部门还对所属旅游公司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决不护短、决不手软,贵州全省深入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多措并举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旅游安全生产等工作。据统计,贵州深入推进旅游市场整治三年行动和 " 黔锋行动 ",出动执法人员 4.1 万人次,检查 1.6 万家次,立案 37 件,吊销旅行社 4 家,停业整顿旅行社 6 家。
△长顺县神泉谷景区打造的萤火虫酒店。长顺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事后监管推进到常态监督。贵州连续多年开展多彩贵州满意旅游 " 痛客行 " 活动,鼓励广大游客和群众投诉举报旅游中发现和遭遇的 " 痛点 ",反映问题采纳可获奖金。遵义游客王凌对贵阳红枫湖景区的线路设计、公共卫生间设置等问题提出的建议被采纳,获得了一份奖金。在他看来:" 大大方方让游客成为监督员,看出了贵州打造优质旅游环境的决心。"
放心,还要玩得开心。围绕吃,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成立黔菜标准体系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已制定发布超 100 个 " 生态黔菜 " 菜品团体标准;围绕住,制定民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今年新增民宿市场主体 1400 余家;围绕购,贵州开发旅游大数据系统,开设 " 一码贵州 " 特色产品连锁店。与此同时,贵州不断提升各景区通信设施、旅游厕所、线上平台等硬件设施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准,开展旅游志愿服务,确保游客 " 满意而归 "。
△贵州镇远古城㵲阳河畔的民宿。人民网 李丽萍摄
游客旅游 " 买 " 的是开心,旅游目的地 " 卖 " 的是服务。自上而下的一场场旅游提质行动,推动省内各地旅游从业者形成自下而上的服务自觉。在镇远古城㵲阳河岸,循美河畔民宿负责人何长春将原本可设置 6 个房间的一楼区域改造为品茗、休闲的场所,让只有居住功能的空间 " 长 " 出了静雅、闲适的文化氛围。
" 一增一减,减的是拥挤,增的是品质。" 何长春说,放弃 6 间房的收益,换来的是民宿整体品质的提升,旅游让看风景变度假,把顾客的感受和需求放在首位,才能转 " 流量 " 为持久 " 留量 "。
推动流量转换质量提升
打造更有质感的文旅体验
" 流量 " 大起来," 质量 " 提起来," 留量 " 多起来之后,贵州致力于进一步让游客体验更加有质感的旅游。
今年 4 月,在贵州省第十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贵州提出了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更加明确提出聚焦资源、客源、服务 " 三大要素 ",推动旅游流量、质量转换提升。
△黄果树瀑布夜景。人民网 涂敏摄
拥有 " 中国南方喀斯特 " 世界自然遗产地和 " 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 两张世界级名片的荔波,成立了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现场指挥部。" 以世界级标准开发世界级旅游资源。" 覃晓康说,结合短板、优势、差距等,荔波梳理了 70 余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清单,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安顺拥有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等世界级旅游资源,还拥有 21 ℃的凉爽气候优势及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排头兵。今年以来,以黄果树为突破口,安顺加快补齐资源、客源、服务短板,在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同时,推进一流旅游城市建设。
△华灯初上,镇远古城两岸灯火通明。人民网 阳茜摄
雷山县稳步推进 " 众星捧月 " 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雷山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西江景区这弯 " 皓月 ",计划把郎德镇、县城区、大塘镇等重点区域以及全县各个传统村落等一颗颗闪耀 " 明星 " 连点串线成面,构建 " 体旅 + 生旅 + 康旅 " 三位一体生态旅游圈。
榕江县在火热的村级足球联赛期间,串联少数民族歌舞、非遗文化展出,释放出纯粹、热烈又独特的观赛体验,让一场乡村比赛吸引世界目光。
△从江县加榜梯田。人民网 涂敏摄
6 月初,贵州还重磅推出 " 两免两减半 " 优惠活动,对全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的学生、老人、儿童等群体实行景区免门票等政策,其他群体实行半价优惠。同时,在特定时间对外省入黔车辆实行过路费半价优惠,让游客既省心又省钱。
旅游产业是幸福产业也是富民产业。贵州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贵州旅游产业化处于优势转化提升期,将持续提升 " 山地公园省 · 多彩贵州风 " 品牌影响力,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实施 " 市场主体培育、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盘活闲置低效项目 " 四大行动,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推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
来源 人民日报 贵州改革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