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她有两面 ……
一面是人山人海的旅游胜地,比如大小七孔景区有令人醉心的绿,瑶山古寨延续着古老的民风。而另一面,是养在深闺的小众秘境,比如美如画卷的茂兰仙境,如世外桃源般的尧古布依村落。
▲荔波小七孔 姚先顿 摄
在 2007 年,荔波被列入贵州省第一个、全国第六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从此,茂兰这块地球上同纬度唯一的宝地成为了最耀眼的 " 地球绿宝石 " 之星。近日,记者来到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岔河管理站,跟随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余登利的脚步,从这里进入茂兰原始森林里层层叠叠的林海,寻找 " 地球绿宝石 " 存在于荔波峰林峰丛的秘密。
密林深处有 " 天然氧吧 "
茂兰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域,也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峰丛漏斗和峰丛洼地地貌,峰峦叠嶂,溪流纵横,原生森林茂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林、洞、瀑、石融为一体,呈现出喀斯特森林生态环境的完美统一,是地球同纬度地区和世界喀斯特地区少有的生态奇观。
▲茂兰自然保护区(图源:荔波县融媒体中心)
" 茂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余登利说,他们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地球同纬度地区唯一留存下来的面积最大、相对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以及这个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
一走进茂兰,一股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沿着步道穿插直上,伴随着呼吸加重,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鲜的负氧离子,大家惊呼 " 头脑清醒,舒服极了!"" 保护区包括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森林覆盖率为 88.61%,核心区的森林覆盖率达 92%。" 余登利说,在茂兰,每一口呼吸都是丰富的负氧离子。
▲层峦叠嶂的喀斯特地貌
石上森林有 " 溪水欢唱 "
雨后初晴,途中偶遇青龙潭上雾气氤氲,白雾与碧潭撩动了游客的心,大家赶紧拿出相机记录此刻难得的美景。" 早半小时,晚半小时,可能都遇不到这样的景象。" 余登利说,丰富的水资源汇集在这里形成长 1 公里、宽 20 米的喀斯特潭,从多年监测来看,青龙潭一年四季都像卧龙潭一样水色呈深蓝色。
▲茂兰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丰富
体验青龙潭的片刻平静后,群瀑争流的声音渐渐传来,在沟谷里树荫下还隐藏着奔涌的小溪,其水势时而暴冒而出、汹涌澎湃、激射冲撞而来,时而注入地下,一路欢唱,丰富的地下河水和森林滞留水不约而同地汇聚于青龙涧。
" 快看,是丁达尔光!" 同行的人员惊喜地说道。在郁郁葱葱的茂兰原始森林沟壑纵横间,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洒在溪流间,大家纷纷驻足拍照、追逐景致。青龙涧绝对称得上是茂兰深处最具有原始魅力的山水秘境。" 保护区地下水赋存的二元结构是喀斯特森林水文的独特现象,水是茂兰保护区自产自销的。" 余登利形容道,走进茂兰,就要把时间交给大自然,倾听水响、虫鸣、鸟啼,从各个沟壑流出的暗渠从不停歇地演奏着交响曲。
与小七孔不同,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水文景观极具研究价值,明流暗河再加瀑布的水文景观呈现了与小七孔景区不同的特质。同时,茂兰喀斯特森林强大的蓄水功能,正是由喀斯特森林的持水作用形成,独特的水文地质二元结构极大改善地下水与地表水循环交替的条件,使其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功能。
在茂兰,生命与美景紧密结合,步步有新奇,处处有美景。余登利说,每一块石头都是承载生物多样性的平台,一块巴掌大的石头上就有可能生长着十多个物种,万物生灵在岩隙间挣扎生长,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一个石面就是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缩影。
人间秘境有 " 他们守护 "
从 1994 年开始,余登利就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工作。他对茂兰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如数家珍," 这些景点的名字都是根据我们的调查来取的。" 一直以来,在保护茂兰森林生态系统上,余登利和他的团队既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又主动作为、科学作为。为守护好这颗 " 绿宝石 ",近年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投资 2534 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安装红外线电子相机、高清摄像头外,还建立了监测站、智慧管理平台、瞭望台等设施。
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对保护区实现全天候 24 小时监控,减少人员管理盲区,将保护区各类资源实现可视化展示、管理,让管理人员对 " 家底 " 一目了然,进一步提高了保护区管理能力,为后期建设提供辅助决策。
8 月 8 日,贵南高铁贵阳至荔波段正式开通运营,这是贵州首条时速 350km 高速铁路。贵南高铁在经过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高铁线路在该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以隧道、桥梁等方式通过,避免修建路基边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这一区域的影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南高铁总设计师龙宗明表示:" 经过我们论证,贵南高铁对茂兰的美学价值、生态保护价值没有造成影响。"
▲ 8 月 8 日,贵南高铁贵阳至荔波段正式开通运营。肖伟 摄
茂兰,是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模板,也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典型代表,其生态系统的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是研究喀斯特森林生态特性及栖息物种的天然实验室。
在各方携手守护下,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 10 年前的 85.13% 增加到 88.61%,有国家 I 级重点保护植物 6 种,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植物 82 种,茂兰特有植物 41 种;国家 I 级重点保护动物 9 种,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动物 76 种,以茂兰为模式标本动物 150 种。在这里,拥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底色与底气。
来源 黔南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