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无锡 2023-08-17
这位无锡人,130岁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la sol la fa mi

re —

即便是不太懂音乐的禧宝

听到这段旋律

也能立刻想到阿炳和《二泉映月》

阿炳,

不仅仅是一个名字,

阿炳的音乐,

不仅仅是一曲曲经典的旋律。

平凡成就伟大,

阿炳用一生与黑暗抗争,

从不放弃希望,

迸发出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阿炳

(1893 年 8 月 17 日— 1950 年 12 月 4 日)

是中国民间音乐家

享有世界声誉的音乐大师

他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已经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

不朽经典

8 月 17 日

是阿炳的诞辰

让我们重温他的优秀作品

走进他的旧居

聆听他的故事

感受这位大师

跌宕起伏的一生

也通过阿炳深入了解

" 民乐之乡 " 无锡 ~

天赋极高,一生坎坷

阿炳的父亲是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人,自身擅长音乐创作。阿炳音乐天赋极高,从小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积累了多样化、高标准的音乐素养,12 岁时已能独自演奏多种乐器,他一生创作和演出过 270 多首民间乐曲。

阿炳生活的时代动荡不休,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挣扎,阿炳个人也从人所推崇的 " 小天师 ",因眼疾失明而成为失去谋生主业的街头卖艺人。也正是这样的生活背景,造就了《二泉映月》的悲惋绝叹。

优秀作品

一泓悲愁映泉月,余音绕梁犹未绝

经典名曲《二泉映月》

名扬中华,声震世界

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曾获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

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

创作过程回顾

1950 年暑假,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找到阿炳录制二胡曲和琵琶曲。

9 月 20 日,杨荫浏正式为阿炳录音,阿炳演奏一首二胡曲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任何瑕疵。

阿炳给它初起名《二泉印月》,杨荫浏认为 " 印 " 仿佛有复制抄袭之意,不如 " 映 ",阿炳同意后,遂定名为《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究竟有多牛?

● 1951 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二泉映月》。

●毛泽东主席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于上海听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后,评价说:" 它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味,很好,要发扬光大之。"

●周恩来总理也十分欣赏这首乐曲,指示有关部门灌制专门唱片,当作珍贵礼品赠给来访的国际友人。1959 年国庆十周年,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二泉映月》制成唱片,赠予国际友人。

● 1978 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应邀来中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专门聆听了《二泉映月》,感动得热泪盈眶。

● 1985 年美国评出了 10 首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流行乐曲,《二泉映月》名列榜首。

● 1997 年,《二泉映月》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

● 2007 年,我国发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 " 嫦娥一号 ",搭载了 30 首经典名曲,《二泉映月》名列其中。其他经典曲目(部分)

《听松》

华彦钧 曲

《听松》是华彦钧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全曲气魄豪迈,刚劲有力,堪称音乐珍品。

《龙船》

华彦钧 曲

《龙船》是华彦钧根据民间流行曲调改编而成的,乐曲描写人们在端午节龙舟竞渡时的欢乐情景。

《昭君出塞》

华彦钧 曲

琵琶曲《昭君出塞》据阿炳所述是由父亲华雪梅所授。乐曲描绘了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和王昭君的复杂心情。

《大浪淘沙》

华彦钧 曲

《大浪淘沙》表现了阿炳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

到无锡这些地方

走近阿炳

阿炳故居

阿炳故居,即为原雷尊殿道观,位于市中心崇安寺二泉映月广场旁。

平房为硬山顶,约 20 平方米,现仍保持着原状。这里,1994 年批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 年,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阿炳祖居陈列展示馆

走一段白墙黛瓦,寻一方古朴庭院,走到东亭街道春潮路与资景南路交叉口西南侧,你会发现,阿炳祖居陈列展示馆正隐于此地。

前院有小阿炳与婶娘的雕塑,复原了阿炳童年时期的生活场景。

客堂正中悬挂着阿炳画像,东、西两壁分别为当代名人纪念、赞扬阿炳及其词曲的题词。东间是阿炳的生平展室,再现了他坎坷传奇的一生。此外还有西间、灶间、杂物间、后院等。

华彦钧(阿炳)墓

华彦钧(阿炳)墓位于锡惠公园惠山东麓的映山湖畔。1950 年 12 月阿炳病逝后,葬于无锡西郊璨山脚下。1979 年 5 月,墓地遭毁,由无锡市博物馆原地拾骨,1983 年迁葬于此。

墓地面积 700 余平方米,主体由墓墙和翼墙组成,状如音乐台,墓碑由杨荫浏 ( 1899~1984 年 ) 书。杨荫浏,中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与开创者之一,与阿炳有过较深的交往。

墓前阿炳铜像,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塑。

" 民乐之乡 " 无锡

不止是阿炳,

许多民乐大师都出自无锡,

无锡民乐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乐的影响,

深深植根于无锡的群众土壤中,

为无锡增添了厚重的人文情怀,

也成为了无锡的特色文化名片。

▲ 2020 年成立的无锡民族乐团

刘天华:改进国乐的一代宗师

刘天华 ( 1895 — 1932 ) ,被称为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和二胡鼻祖。与其哥哥刘半农、弟弟刘北茂被冰心誉为 " 刘氏三杰、江阴之光 "。

刘天华二胡曲《光明行》,是二胡十大名曲之一。" 因外人多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写此曲以证其误。" 这是刘天华在北京育英中学礼堂二胡、琵琶独奏音乐会上对节目单上《光明行》一曲的说明。

▲《光明行》工尺谱手稿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不仅改善了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乐坛上的地位,更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开拓创新、进取向上的精神情怀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乐人,江阴作为刘天华的故乡,更是重视民乐的传承与发展,从 2011 年起,江阴便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动二胡进校园,11 年来,全市 20 所小学开办了二胡班,累计培养了上万名二胡小学员。

郑觐文:振兴民乐、培养人才

民族音乐家、古琴家江阴人郑觐文 ( 1872 — 1935 ) 是一位近现代在国乐界影响深远的大家。他创办乐会、著书立说、改革乐器、探索民族乐队组合形式、整理古曲并改编创新,培养了一大批国乐演奏家。

他擅琵琶、丝竹,以古琴为最精,所弹《秋鸿》、《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别有韵味。

1920 年,郑觐文为振兴民族音乐、培养国乐人才,在上海创立了 " 大同乐会 ",亲任 " 大同乐会 " 乐务主任并教授古琴。大同乐会致力发掘传统器乐,仿制恢复了不少古乐器,并首创了 32 人的民族管弦乐队,著名的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就是郑定名并由该团首演的。

他还著有《中国音乐史》等著作。

▲郑觐文《中国音乐史》手稿

卫仲乐: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音乐

民乐家、琵琶演奏家卫仲乐 ( 1909 — 1998 ) 原籍无锡,从小爱好音乐。后进入大同乐会师从郑觐文学习古琴,从汪昱庭学习琵琶,上世纪 30 年代,他在上海举办音乐会,技惊四座。1935 年接替郑觐文任大同乐会乐务主任。

几年后,卫仲乐第一次在美国登台演奏琵琶曲《十面埋伏》,评论家将他与小提琴之王克莱斯勒、梅纽因相媲美。纽约电视台请他上电视台演奏古琴这一神秘古老的中国传统音乐,成为第一个登上美国电视的中国人。卫仲乐还在美国录制了唱片,成为美国音乐家研究中国音乐的必备资料。

回国后,卫仲乐与古琴家许光毅等人创办了 " 中国管弦乐队 ",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国乐团体。

▲醉渔唱晚(古琴谱、卫仲乐演奏版)

华秋苹:首印琵琶谱 开创无锡派

清代的琵琶家无锡人华秋苹 ( 1784 — 1895 ) 是琵琶史上享有极高声誉的人物。

清代琵琶分南北两派:" 燕京正声 " 和 " 武林逸韵 "。华秋苹感于南北之分,编辑成《琵琶谱》三卷,于嘉庆 24 年刊印,这是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共收 62 曲,大曲 6 套。

华秋苹还参照古琴减字谱制定了琵琶指法记谱系统,集南北两派之大成,对后世琵琶的普及和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集南北两大流派之长创立了 " 无锡派 " 琵琶,成为琵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华秋苹《琵琶谱》

……

无锡的乐脉亘古亘今

有着悠久的传统

无锡的音乐家如群星璀璨

他们扎根在传统音乐的土壤中

培养新生、积极创作

为中华民族音乐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今日

纪念阿炳诞辰 130 周年

向历史中的卓越音乐家致敬

也祝愿无锡民乐文化继续昌盛

来源:锡山发布、江南晚报、无锡百草园书店、无锡史志、江阴发布、文明江阴、无锡市文广旅游局、@半夏也许不微凉等

海报:沈洁

相关标签

音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