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摄影师 @Jeff 的星空之旅收到威胁私信后报警一事,@视觉中国 8 月 18 日下午发布消息称,支持其报警,反对任何人利用网络进行人身威胁,不支持任何非理性的言语以及行为。
此前,该摄影师 @Jeff 的星空之旅 与视觉中国的版权之争引发广泛关注。
━━━━━
事件回顾
近日,摄影师 "Jeff 的星空之旅 " 发文表示,自己被告知侵权使用视觉中国 173 张照片,要赔偿 8 万多元,后发现 " 侵权照片 " 都是自己拍摄的作品。
此事一出,引发争议。视觉中国随后表示,经初步核实,涉事图片系该摄影师授权图片库 Stocktrek Images 进行销售,Stocktrek Images 又将相关图片授权给 Getty Images 销售。视觉中国作为 Getty Images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合作伙伴,拥有对包括涉事相关图片在内的完整的销售权利,涉事图片的销售授权链条清晰完整。
8 月 16 日,摄影师 "Jeff 的星空之旅 " 回应视觉中国,表示 " 不接受视觉中国观点,Stocktrek 明确告知视觉中国无权销售作品,也没有作品任何版权。Getty 也无权将作品再次转授。请视觉中国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
索赔到了作者身上,
视觉中国要少一些这种 " 误会 "
▲资料图。图 /IC photo
因 " 向原创者索赔 8 万余元 ",视觉中国再次引发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8 月 15 日,摄影师戴建峰发文,他于当天接到视觉中国的电话,称其公众号侵权使用了视觉中国 173 张照片,并提供了两个解决方案。而这些所谓的 " 侵权照片 ",其实都是戴建峰本人拍摄的作品。
当日晚间,视觉中国回应称,经初步核实,涉事图片系戴建峰授权图片库 Stocktrek Images 进行销售,Stocktrek Images 又将相关图片授权给 Getty Images 销售。视觉中国作为 Getty Images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合作伙伴,拥有对包括涉事相关图片在内的完整的销售权利,涉事图片的销售授权链条清晰完整。视觉中国创始人据此认为,这是一场 " 误会 "。
按照上述回应,视觉中国对于涉事图片的权益,并非直接来自戴建峰,而是经过第三方转让取得。但戴建峰对此并不认可——据新京报报道,8 月 16 日,戴建峰发布微博称,自己已与 Stocktrek 进行核实,"Stocktrek 明确告知我,视觉中国无权销售我的作品,也没有我作品的任何版权。Getty 也无权将我的作品再次转授。这里没有误会 "。
双方说法迥异。按说,各方围绕涉事图片权益归属,应该签有多份协议,在这些协议公开之前,视觉中国是否拥有涉事图片权益,局外人很难判断。
如果事实如戴建峰所言,视觉中国并不拥有涉事图片权益,那么,其以维权名义向使用者收钱,恐怕就不只涉及双方民事权益,而是涉嫌刑事诈骗。
即便视觉中国拥有涉事图片相关权益,这一事件也并不像其创始人说的是一场 " 误会 " 那么简单。
图片维权," 维 " 到图片作者头上的概率,其实很小。但就是这一小概率事件,让我们看到视觉中国的运营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
试想,如果收到视觉中国维权函的不是戴建峰,而是其他人,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
在邮件中,视觉中国给了戴建峰两个解决方案,限期 8 月 18 日之前回复。一是双方合作,由戴建峰购买视觉中国素材库网站中的版权素材套餐,购买数量不低于已使用数量(173 张)图片,图片单价 300 元;二是双方和解,由戴建峰向视觉中国支付 173 张图片费用,每张 500 元,一共 86500 元。
这两个方案都很苛刻,而视觉中国似乎也仍在延续之前被人诟病的 " 将法务做成销售 " 的商业逻辑。
知晓视觉中国过度维权(也有人称之为 " 敲诈式维权 ")过往的人,接到维权函,或许选择不理会,等着有话法庭说。但胆小又不知底细的人,却可能被其 " 义正词严 " 吓住,也有嫌上法庭麻烦的人,他们都可能接受霸道的解决方案," 花钱了事 "。选择 " 息事宁人 " 的人越多,视觉中国获取得的 " 超额利润 " 就越惊人。
另一个值得关注问题是:视觉中国通过所谓维权拿到的钱,多少能进作者腰包?
前些年,针对公众对其 " 过度维权 " 的质疑,视觉中国创始人曾对媒体表示,视觉中国的模式核心是授权分成,而不是索赔维权," 无论是授权许可费和赔偿费,视觉中国都会根据协议分成约定分给对应的摄影师 "。
但从戴建峰接到视觉中国维权电话后的不解和愤怒看,他应该尚未从视觉中国拿到过一分钱,因为戴建峰压根就否认双方有合作。那么,作为自称有 " 完整的销售权利 " 的视觉中国,又是如何 " 授权分成 " 的呢?
过往,视觉中国有过一些 " 黑点 ",比如主张黑洞图片版权,被版权拥有方 " 打脸 ";在其网站上的国旗和国徽图案上,出现 " 版权所有:视觉中国 " 版权声明,网站一度因此关闭整改。
这次事件发生后,不少网友旧事重提。揪住过去难言理性,但公众的担心也不可不察。比如,有人就提出," 戴建峰是图片作者,他知道自己没侵权,积极交涉,才有了‘误会’一说。换作我,我怎么知道它有无图片权益?它向我维权,我又该如何应对?"
因为,在视觉中国发给戴建峰的维权邮件中,有证明其拥有图片权益的材料,但戴建峰并不认可,普通人恐怕更难辨清真伪。
让公众告别 " 一遭被蛇咬 " 心态,视觉中国显然需要做更多努力,遗憾的是,这一事件再次让其形象减分。
保护知识产权的必要性、重要性没人否认,侵权必被究也早是社会共识,但一家传播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机构搞得如此 " 民怨沸腾 ",却值得反思。" 保护知识产权 " 究竟是其目标和追求,还是只是一个幌子而已?这需要视觉中国给出答案。
来源 新京报、摄影师 "Jeff 的星空之旅 "、视觉中国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