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是提速区域发展的重要工具,是护航市场主体的有力支撑。8 月 18 日,无锡市滨湖召开太湖湾科创带政策 2.0 版新闻发布会,区委常委、副区长王路新出席发布会,总体解读政策意见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滨湖区宣供图
近年来,滨湖区紧紧围绕推动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向深向实发展的战略部署,锚定奋力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的目标定位,持续筑强 "543" 产业筋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相继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措施意见。政策激励引导作用高效释放,产业扶持培育效能持续增强,企业获得感明显提升,达到了产业促发展、企业得实惠、经济稳增长的预期目的。
此次发布的《滨湖区加快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政策意见 2.0 版》是对 2021 年原有政策的优化升级,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座谈的基础上,经过多轮论证确定,紧贴滨湖区新一轮产业发展需求,因业施策、精准赋能。
相较于 1.0 版产业政策,新政策有五个方面亮点:支持方式更 " 多元 "。在培育形式上更丰富。参照省、市先进做法,从单一的资金奖补转为以股权投资和资金扶持并行的 " 扶投 " 联动方式,以科创母基金撬动创投资本、风投基金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在兑付方式上更高效,从年底统一兑付转为灵活时效兑付,全年分阶段按批次进行申报,实现 " 免申即享 "" 即申快享 "" 综合评审 " 等三类政策兑现需求,让政策做到、应享尽享、精准直达,切实以 " 真金白银 " 激发产业活力,以 " 真帮实扶 " 坚定企业信心,以 " 真情实感 " 广纳各方英才。在奖补机制上更包容,针对不同行业的成长周期和和企业发展的阶段性需求,差异化定制相关支持举措,配套制定各产业操作实施细则,推动更多政策资源向人才团队领衔的科技型初创企业、技改提升的转型期规模企业、增资扩能的高支撑头部企业、研发攻坚的成长性高新企业倾斜。
设计思路更 " 立体 "。从定位高度上看,2.0 政策出台是滨湖抢抓各级利好政策叠加的窗口期、机遇期的顺势之为,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回应之策,是放大特色优势,发展 " 五大经济 " 黄金赛道的提速之举。从扶持深度上看,2.0 版政策覆盖了企业招引、初创、成长、壮大、上市等全生命周期发展扶持,突出了 " 延链补链强链 " 的引导激励,对各位企业家在滨湖创新创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保障。从产业广度上看,2.0 版政策延续了 1.0 版 "1+N" 的架构模式,"1" 是总体性的区级产业政策,包括招优引强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两大核心内容;"N" 是专项产业政策,由 2021 年 8 个重点产业拓宽至 "543"12 个产业的专项发展政策,最大限度扩容拓展,政策覆盖面更宽、适配性更强。
政策重点更 " 聚焦 "。在本次政策优化调整中,坚持 " 兼顾全面,突出重点 " 的原则,切实推动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向深向实发展,聚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支持,体现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绿量高等特点。如瞄准重大项目引进,对新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 1 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5 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上不封顶,构筑多点联动、多方推进、多面覆盖的项目招引 " 上量 " 矩阵;如加大智改数转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争创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制造标杆试点,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自我升级,把 " 上云 " 作为 " 智转数改 " 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滨湖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紧跟 " 碳达峰 "" 碳中和 " 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如新增低碳环保产业专项政策,聚焦氢能、新能源关键零部件等热门赛道,助力光伏、储能以及新型新能源场景应用推广,鼓励各主体开展绿色创建,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全球竞争力。
示范引领更 " 凸显 "。突出企业龙头带领作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益。鼓励总部企业壮大规模、跨区发展,放大地区贡献效应和产业乘数效应。加大新 " 上规 " 企业培育,搭建专业化、特色化合作平台,促进规模企业加快成长为 " 龙头 "" 链主 "。实现新上市企业奖励覆盖,新增北交所上市奖励,覆盖境内外多层次市场,加大科创板上市奖励力度,打造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高地。推动高质量企业 " 上榜 ",鼓励质量品牌做特做优、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 版保留了 " 蠡湖杯 " 高质量发展特别贡献奖,新增了各类 500 强上榜及进位奖励,鼓励引进知名连锁品牌无锡首店,支持区内企业争取 " 米其林 "" 黑珍珠 " 等业内公认度高的荣誉奖项。
科创底色更 " 鲜明 "。培育更优创新梯队,遵循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成长规律,打造大中小企业梯次并进的创新矩阵,支持 " 雏鹰 "" 瞪羚 "" 准独角兽 " 企业培育入库、遴选奖励,对引进区外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加力加码。打造更强创新支撑,优化平台、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配置,夯实企业创新基础,支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建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滨湖科研资源集聚优势。鼓励更多创新突破,2.0 版政策新增了对合成生物、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的支持引导,加大了对企业自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持力度,对企业牵头承担前沿领域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攻关设定投资奖补,切实提升企业科创引领力和核心竞争力。
现代快报 + 记者 金辰 朱鲸润
(校对 张静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