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3-08-21
在爱影成“痴”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

从父亲一个月仅十几元的工资中,挤出几毛钱去看场电影,对于儿时的赵丙成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然而,正是这 " 求而不得 " 的经历,似心中一颗 " 火种 ",伴他一路走来,成为电影放映机收藏者——

" 小时候,我的愿望是把电影院搬回家,自己想看啥就放啥;中年时圆梦了,在放映机不停歇的转动声中,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近年来,我又陆续走访了 167 位中国电影史上的知名演员,记录下他们塑造经典人物背后的故事 ……"16 日上午,58 岁仍爱影成 " 痴 " 的赵丙成向电影艺术来了一番深情告白。

物质匮乏仍吹不灭电影梦

" 小时候,只要知道哪里放露天电影,就会和小伙伴们走很远的路去看,几乎所有老电影我都看过。" 赵丙成说。

当时家住松原市的赵丙成,家庭并不富裕。" 当时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比较匮乏,一旦看过一场电影,那种打开了眼界、新奇无比的记忆,就会更加刻骨铭心。" 赵丙成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单位请来了放映队,赵丙成突发奇想,想请邻居们到他家去看电影,于是就跟放映员商量,能否一会儿再去他家放一场,没想到放映员爽快地答应了。赵丙成高兴得顾不上看电影,急忙跑回家告诉父母。可等他再返回单位时,电影结束了,放映员也有急事离开了 …… 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暗下决心要把电影放映机买回家,想看电影随时就看。

圆收藏梦让他眼里有了光

20 多年来收藏 200 多款放映机、2000 多部经典胶片影片,这是什么概念?

" 拿这款 1926 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电影放映机来说吧,当时价格就高达 3 万多元,而我每月工资还不到 200 元。" 一次次借钱买下电影放映机的经历,让赵丙成心中圆了梦、眼里有了光。

赵丙成的 " 收藏瘾 " 从未停下来,听说上海一位收藏爱好者手里有一款法国百代公司生产的世界第一代 9.5 毫米手摇式无声电影放映机,他从长春赶到上海,将其收入囊中;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 16 毫米电影放映机,他跟踪了一年才买下来 ……

有一回,他收藏了一台长春电影机械厂出产的 16 毫米电影放映机,但在网络上能获得的信息很少,他辗转找到了当年的厂长,获得了一本珍贵的手写厂史。这些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资料,如今已经被赵丙成结集成册。在他看来,这些冰冷的机器映射的是电影工业发展史,现在科技日新月异,胶片放映机已退出历史舞台,但电影文化却是一脉相承的艺术。

为 " 电影城 " 的荣光蓄力

" 拍摄《冰山上的来客》时,因为海拔太高,无法生火做饭,制片主任就用牦牛驮着饭菜送上山。" 这是赵丙成早年采访长影老片《冰山上的来客》" 三班长 " 扮演者、老艺术家白德彰时,听到的幕后故事。而片中的 " 一班长 " 张冲宵,则在拍摄另一部电影《吉鸿昌》时,因车祸断了多根肋骨,最后是借助塔吊才将人直接吊到船上,完成了最后一个镜头的拍摄 ……

赵丙成有一摞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许多电影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早已被他铭记于心。" 我从 2012 年开始用镜头记录老长影艺术家的生活,看到他们老去、离去,我感到自己有一种责任感。" 赵丙成说,他采访的第一位长影老演员便是在《英雄儿女》中饰演王成的刘世龙,而能为这位已经故去的老演员留存一些文字和影像资料,是他作为走访记录者的职责和使命。

迄今为止,赵丙成已走访李前宽、袁乃晨、王晓棠、李瑛、金迪、于兰等 167 位老演员。" 他们为中国电影事业付出了青春,我希望用这些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电影人。" 得知第十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即将启幕,赵丙成说,他想继续为长春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作贡献,为 " 电影城 " 的荣光蓄力。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柯达 中国电影 美国 上海 长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