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23 日晚,经过近一个月的频繁调整,印度 " 月船 3 号 " 探测器终于在月球成功软着陆,实现了 " 探月梦 "。
时隔 4 年再 " 出征 ",印度此次成功挑战受控落月,成为继美国、苏联及中国之后第四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与此同时,印度还是世界首个在月球南极附近实现受控软着陆的国家。
当地时间 2023 年 7 月 14 日下午,印度宣布成功发射 " 月船 3 号 " 月球探测器。
即使一切都失败," 也能着陆 "?
" 月船 3 号 " 月球探测器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 ISRO ) 研发,由着陆器、推进舱、月球车组成。
当地时间 7 月 14 日," 月船 3 号 " 在印度安得拉邦斯里哈里科塔 ( Sriharikota ) 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据《印度快报》报道,探测器发射升空后,需用 15 天至 20 天进入月球轨道。由于火箭运力有限," 月船 3 号 " 不能直接奔赴月球,而是先绕着地球五次变轨抬升轨道,进入月球轨道后再五次变轨降低轨道,使其达到允许实现月球软着陆的标准。
当地时间 8 月 1 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 ( ISRO ) 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该国的月球探测器 " 月船三号 " 进入近月轨道。图片来源:ISRO 社交账号截图
ISRO 消息人士曾称,着陆器在距离月球约 30 公里的高度进入动力制动阶段,并开始使用其推进器以到达月球表面。在距离月球约 100 米时,着陆器扫描月表,查看是否有障碍物,随后开始进行软着陆。
ISRO 主席索马纳特 8 月 19 日曾表示," 着陆器有足够的装备,可以按计划登月,即便所有的传感器和两个发动机都无法正常工作。着陆器的整个设计,都是以确保它能够处理故障的方式进行的。"
" 如果一切都失败了,所有的传感器都失灵了,什么都不起作用,着陆器仍然会着陆,这就是它的设计方式,前提是推进系统运行良好。" 索马纳特说道。
按照计划,ISRO 负责人苏姆纳表示,漫游车携带了 5 台仪器,重点探测月球表面的物理特征、接近月球表面的大气层,收集相关数据和图像,并发回地球进行进一步分析。
当地时间 8 月 21 日,ISRO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 " 月船 3 号 " 上的 LHDAC 相机 ( 着陆器危险探测与规避相机 ) 拍摄的月球表面图像。图片来源:ISRO 社交账号截图
8 月 21 日,ISRO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 " 月船 3 号 " 上的 LHDAC 相机 ( 着陆器危险探测与规避相机 ) 拍摄的月球表面图像。图像中,鲜明展现了月球暗面海因环形山、博斯环形山、别利科维奇环形山和洪堡海等特征。
探月之旅一波三折
印度的奔月之旅,可谓困难重重。
2008 年,印度成功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 " 月船 1 号 ",绕月运行,获得了大量图像和探测数据,但原计划运行两年的 " 月船 1 号 ",于 2009 年 8 月失联。
2019 年 7 月,ISRO 发射 " 月船 2 号 " 月球探测器。同年 9 月 6 日,着陆器和漫游车尝试进行月球软着陆,却在距离月球表面约 1.3 英里 ( 约 2092 米 ) 时偏离计划路线,并与地面控制人员失去联系。
前 ISRO 科学家米尔斯瓦米 • 安纳杜莱称,那是因为 " 制动系统在最后一刻出现故障 "。
此次,预算不到 7500 万美元的 " 月船 3 号 " 接棒,再度尝试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
据 ISRO 介绍,他们改进了着陆器软着陆序列,配备 4 个推进器发动机,还安装了更坚固的支腿和更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并将携带更多燃料。
索马纳特称,他们仔细研究了 " 月船 2 号 " 着陆器坠毁的数据和着陆地点的大量高分辨率图像,并进行模拟演习,来修复其中的故障。
" 我们知道那里有多少巨石和陨石坑,我们扩大了着陆范围,以便提升成功着陆的可能性。" 索马纳特说道。
资料图:印度总理莫迪。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莫迪的 " 太空雄心 " 能走多远?
除了为太空探索带来科学价值," 月船 3 号 " 还承载着印度总理莫迪的 " 太空雄心 "。
莫迪曾称," ‘月船 3 号’谱写了印度太空冒险的新篇章。它展翅高飞,承载着每一个印度人的梦想和抱负。"
2020 年,莫迪政府开始鼓励私人航天发射及卫星业务投资," 月船 3 号 " 被视为该系列政策执行以来的首次重大任务。
据英国广播公司 ( BBC ) 报道,莫迪政府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印度在全球私人航天发射市场的份额,从 2020 年的 2% 提高五倍。
数据显示,2020 年以来,印度太空初创公司数量增加了一倍多。2022 年底,印度更是发射了该国首枚私人制造火箭。
此外,印度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2023 年 7 月,印度与美国签署《阿耳忒弥斯协议》。雄心勃勃的阿耳忒弥斯计划的目标之一,是让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宇航员登陆火星,并最终登陆其他行星。
" 印度将太空视为一项战略资产,其目标是成为外太空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可能是印度成为该行业先驱的机会。" 欧洲咨询公司 SpaceTec Partners 常务董事卡拉 • 菲洛蒂科说道。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