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柿子丰收的季节,甜甜的柿子是大家最受欢迎的时令水果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内含丰富的水溶性的膳食纤维,可以纠正便秘,调节肠道菌群,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被誉为 " 果中圣品 "。
但,近期,西安高新医院普外科接诊了一位肠梗阻的老人,却是因为爱吃柿子 " 惹出的祸 "。这位老人爱吃柿子," 大快朵颐 " 后,她突然感觉肚子痛,慢慢的肚子越来越胀,吃了就吐,来到普外科就诊。
入院时老人已经 5 天没好好吃饭了,医生决定为老人实施手术,术中探查小肠明显扩张积液,远端小肠局部肠腔内有异物,近端扩张,远端空虚,纵形切开肠管,挤出大小约 4×3cm 类圆形黄色物。罪魁祸首最终确定是柿子无疑!
西安高新医院普外科医师介绍,这位老人是患上了 "胃肠柿石" 。
胃肠柿石的发病首先与季节有关,多在秋季柿子上市后发生。柿子富含鞣酸和果胶等十几种成分,是各种水果中鞣酸含量最高的。通常情况下在胃内的鞣酸不被破坏,也不与胃酸发生置换反应,胃酸可强化其作用,迅速形成胶冻状物。食物中的蛋白或游离钙与其相结合后,生成鞣酸蛋白和鞣酸钙等多种化合物。
由于该化合物在胃内停留时间相对较长,如不能通过幽门进人小肠,则成为胃结石 。较小的胃石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则成为小肠粪石的一部分。
特别是空腹时,生食柿子,胃的排空时间相对较快,鞣酸很快通过幽门进人小肠。鞣酸在小肠中有强收敛作用,能减慢小肠蠕动 , 抑制肠道的黏液分泌。进人小肠的鞣酸化合物进一步与植物纤维纠合成团块状 , 在消化道的运行过程中与食物残渣不断地结合 , 逐步在小肠形成粪石 , 这与胃石症有所不同。当到达回盲部的粪石不能通过回盲瓣进人大肠 , 则在回肠末段形成机械性梗阻。
绝大部分柿石性消化道梗阻需要手术治疗,这与柿石的特殊结构有关。手术方法与其他类型的肠梗阻有所不同,不仅要处理回盲部的柿石,而且要重点检查胃和小肠有无柿石同时存在,应从胃至回盲部循序全面检查。
西安高新医院普外科医师提示:本病重在预防!柿子摘下后,应充分发酵软化后才能食用,切忌摘下后立即生吃。
来源 / 西安高新医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