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飙车 2023-08-30
不到10万块钱的电动小车,开起来啥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这辆比亚迪最便宜的纯电海鸥,驾驶品质如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如果视频无法播放,长按下图,点击"识别二维码",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大飙车

动力输出

够用

全系标配前驱单电机,最大功率55千瓦,最大扭矩135牛米,从数据上看,这辆车的动力非常有限。

实际驾驶感受也是如此,不过因为车本身比较小巧,所以135牛米的最大扭矩,在城市道路驾驶也算够用。在0-60公里/小时,有一定的加速能力,和一些汽油小型车差不多,但时速超过60公里之后,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全系都是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低配和中配电池为30.08千瓦时,风冷散热;我们这辆高配是38.88千瓦时,采用冷媒直冷散热。

我们这辆车的CLTC续航里程标称为405公里,在北京市区实测,最高气温38℃。充满100%电后,标准模式表显里程为405公里,动态模式表显里程为422公里;实际行驶了202公里后,标准模式表显里程减少了318公里;动态模式表显里程减少了372公里。计算得出,标准模式表显准确率为63.52%,动态模式表显准确率为54.30%。如果按照CTLC标准,预估满电续航256公里,标称里程获得率为63.13%。

我们根据百公里耗电情况,进行电能当量燃油消耗折算,换算为"百公里油耗"。计算公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 37340-2019 电动汽车能耗折算方法》提供的"燃料生命周期法"和"二氧化碳排放法"分别进行计算。

根据表显近百公里的平均电耗12.3千瓦时,由国标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按照燃料生命周期计算,当量汽油百公里消耗为2.95升;如果按照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当量汽油百公里消耗为3.81升。

这辆车的电池是直冷散热,也就是通过空调冷媒散热,因为测试期间北京气温较高,在38-40度之间,会出现电池散热与车内乘客"抢"空调的情况。甚至某一次我们给这辆车充电时,因为气温过高,导致无法充电。

驾驶感受

开这辆车过井盖或减速带,避震筒抑制不住弹簧的伸缩。速度快时,后轮会跳起,所以开这辆车不要太快。

这辆车的方向盘转向很轻,再加上车身短小,因此在城市道路颇为灵活,但跑高速绝对不是它的强项。

转向力

我们在同一路段(地面摩擦力相同),胎压调至厂家标准胎压,使用标准模式,用拉力计原地匀速旋转方向盘90度,取最大数值。

这辆车有普通、经济和运动三种驾驶模式,原地转向力基本相同,为1.074公斤。低速转向和停车入位很轻松。

近光照明

还不错

测试方法:以车灯最前端为基点,与垂直墙面相距2米距离,在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测试,使用光线照度计取近光灯照明范围内的最大值。

这辆车的大灯是LED光源,最大光照度为6170勒克斯,照明度不错。

漆面色差

一般

测试方法:使用色差计在引擎盖中央位置取基准数值。在车身其它位置进行对比测量,记录数值最大的位置。车身测试采样点不小于100个。

经过测试,最大色差值位于后尾厢盖处,色差值为2.51ΔE,比基准点偏黑少红少黄。从数值上看,喷漆工艺质量控制一般。

总结

多理解吧!

这辆比亚迪海鸥没有所谓的"操控",动力输出也不像一般电动车那样强。不过,不到10万块钱的电动小车,还要多理解,毕竟国产品牌发展不易!

关于这辆车的内部做工用料如何?还请继续关注后续的拆车内容。(本文及视频中的测量数据结论观点仅对此辆车负责,测量数据对公示的实验方法负责。)

2023款比亚迪海鸥试驾评分

购买大飙车太阳镜,登录车商城!

大飙车淘宝店:淘宝搜索店铺"大飙车",或长按选中下面字符,复制,打开淘宝手机APP

https://m.tb.cn/h.5dTPtMm?tk=crswdDURmzO

相关阅读

汽车养护

除积碳—全新大蓝瓶

大蓝瓶mini燃油宝

油箱除水一汽原厂机油

雨刷器统一全合成机油

汽车美容

无线洗车机除划痕

轮胎增亮柏油树胶清洁剂内饰保护

巴西棕榈蜡织物清洁内饰除味

车漆封体车漆上光水印清洗剂

汽车电器

苹果快充安卓快充无线快充

胎压监测车载充气泵

LED车灯无线强力吸尘器

应急启动电源车载电热杯

到店服务

车窗贴膜隐形车衣

精品

头枕腰靠扶手箱垫靠枕坐垫

破窗器汽车掸子眼镜盒手机支架

偏光太阳镜防强光夜视镜水印清洗剂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车商城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扭矩 碳排放 续航里程 磷酸铁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