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3-08-31
探寻文明足迹,争做“四个自信”好少年!江苏开学“第一课”开讲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8 月 31 日晚 8 点, 2023 年江苏省中小学开学 " 第一课 " 正式播出。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跟随 " 新时代江苏好少年 " 的脚步,一同探寻中华文明的江苏篇章,寻访 " 强富美高 " 新江苏的发展成就,从小打下 " 四个自信 " 的基础,争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力军,奋力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江苏少年探寻文明古迹

据悉,本次开学 " 第一课 "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内容包括探寻农耕文明与现代农业、探寻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探寻近代工业与现代产业、探寻古代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文明以及探寻古代文化交流与现代文明互鉴。

这个暑假,江苏省 " 新时代江苏好少年 " 夏令营开营,全省各地青少年分赴各地开展暑期寻访实践,在宿迁泗洪县顺山集遗址,寻访长淮之脉、江苏之根;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感受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新活力;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体会高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脉搏;在常州戚机厂,感受百年工业的勃勃生机;在徐工集团,目睹了不起的 " 机甲力士 "……

" 今天我看到的平江路,不光有现代活力的一面,更有厚重的文化和底蕴。" 参与寻访的少年骆钰说,她触摸了拥有 2500 年历史的平江路,感受到这座古城中浓厚的文化气息,其中非遗传承人的匠人精神更令她叹服。"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传承好。"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到中国近代工业的延续,再到现代科技的发展及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江苏展现了一段段生动的现实图景。

南师大教授引导青少年在文明足迹中增强自信

节目还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创意创作学院执行院长张鹏担当 " 第一课 " 讲师。他特别提到,江苏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有 22 项考古发掘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 13 处国家大遗址、25 处省级大遗址,这些都是中华文明发展史、地域文明史的重要物证。

△张鹏 受访者供图

张鹏表示,从 8000 年前到 4000 年前之间,顺山集遗址、骆驼墩遗址、东山村遗址、蒋庄遗址作为一条脉络,勾勒出江苏文明萌发的形态,但它们并不 " 孤单 ",这样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在江苏星罗棋布,黄岗、龙虬庄、寺墩、营盘山、北阴阳营、三星村、草鞋山、赵陵山 …… 它们和中国其他地区的早期文化遗址如同中华文明起源的涓涓细流,最后汇聚成中华文明的滔滔江河。

" 孩子们在自信中探寻文明足迹,又在文明足迹中增强自信,从小打下‘四个自信’的基础,争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力军。" 张鹏说。

感受科技创新的勃勃生机

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南京六朝博物馆到紫金山实验室,少年们寻访闪耀着中华文明智慧之光的 " 高科技产品 ",感受高科技自立自强。在六朝博物馆,少年们学习了解到指南车的齿轮传导运动原理后,感慨 " 原来现代科技成果中,都有古代科技的影子,它们就像指南车的车轮一直在转动一样,不断地传承和创新 "。

2022 年,紫金山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科研攻关了 6G 的关键技术,创造了目前世界上最快的传输记录,这一成果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我想象中的未来生活是高科技的,人们没有固定的居所,居住在无人驾驶的家装型汽车上到处游走,通过无线电子信号互相联系。" 在紫金山实验室,少年们畅想了未来生活的模样。

" 祝融号 "" 天问 "" 北斗 "" 鲲鹏 "" 蛟龙 "…… 科技创新领域蕴含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满满自信,从动画短片《星辰大海,永不止步》中,少年们感受到了这份独有的中国式浪漫。

江苏少年感受美丽乡村的活力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一大批无私奉献的人,他们把科研成果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把科研创新转化为实践的果实。在寻访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农技专家赵亚夫时,少年们了解到,赵亚夫爷爷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先后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两百五十多万亩,给 16 万农民带来两百多亿元直接收入。

△赵亚夫和同学们交流

带着在桃园里摘的黄桃,少年们来到了赵亚夫爷爷身边。" 农民离不开我,其实我也离不开农民,所以我就下定决心,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还要为农民服务到老,一辈子为农民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赵亚夫说。

南京外国语学校青奥村小学汤语心说:" 今年已经 80 多岁的赵亚夫爷爷,他在近 40 摄氏度的高温下到田间地头查看水稻生长,这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赵亚夫爷爷一辈子扎根田地,带领乡亲们致富,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好好学习,用更好的知识去回报社会。"

东大教授解锁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东南大学资深教授、道德发展研究院院长樊和平受邀在云端授课,为全省中小学生讲述《汲取传统文化滋养,涵养现代文明素质,争做 " 四个自信 " 好少年》。他表示,这个假期,同学们从农耕文明、工商文明到现代高技术文明,从中华文明的三江源到未来文明的渡口,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穿越,寻觅了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化,倾听来自中华文化深处的心音。

△樊和平

" 中华民族精神比起其他民族,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辩证互动。" 樊和平说,中华文明发展好像是一场马拉松,从古到今始终都是一个人在跑,虽然有时疲倦,但是从未发生过文化中断、文明中断的现象。" 这是我们自豪和自信的最大底气。"

樊和平表示,文化自信绝不只是对我们文化传统的自信,更是对我们文化创造力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传统都是祖先创造的。我们不能做文化上的啃老族,更不能做只消费文化,不作出新贡献的文化上的纨绔子弟。我们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需要洋溢少年青春的充沛想象力,汲取从江苏文脉当中流淌出来的中华文化经典的大智慧,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更为中华文化在现代的转化和创新,作出无愧于我们的基因、生命的、新的文化贡献。

现代快报 + 记者 李楠 于露

(校对 张静超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标签

开学第一课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夏令营 宿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