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的生活 " 是生长的 " 土壤 "," 大学的精神 " 是成长的 " 高地 "……9 月 4 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全体师生在校园欣喜相聚,四牌楼和珠江路两个校区同时举行了 " 寻伟大成就,耀极美南京 " 开学典礼。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周卫东在四牌楼校区以《过小学的生活 育大学的精神》为题,寄语鼓励孩子们一起努力。可爱的小南狮们,走上舞台,分享自己暑假的各项实践收获。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周卫东
书记寄语:过 " 小学的生活 ",涵育 " 大学的精神 "
周卫东说:" 我们的校园在东南大学的西南角。早在 121 年前,晚清名将张之洞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内设附属小学堂,这里的小学堂就是今天的南师大附小。南师大附小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同宗同源,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沐浴着共同的文化,理所应该地涵育大学的精神,担负起与大学相同的使命与责任。所以,我期待:南师大附小的孩子应该过的是‘小学的生活’,涵育的是‘大学的精神’。"
△ 开学典礼
关于小学生活,他这样解读:小学的生活就是儿童应该过的生活。南师大附小儿童的生活是快乐的、阳光的、向上的;南师大附小儿童正朝向 " 有爱心、有慧心、有童心 " 的目标,自由、自然、自主、活泼地向上生长!
那什么是大学的精神呢?周卫东说:" 大学的精神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创新精神、质疑精神和社会责任。我们生活在大学的校园里,理所应当地要涵养这三种精神。" 他介绍了作为一所创新型学校,南师大附小在暑期的收获。学校刚刚获得 " 全国十佳创新科技学校 " 的称号。南师大附小的孩子是创新型儿童。暑假中,学生们获得了江苏省第二十二届江苏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一等奖、江苏省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的冠军等荣誉。六(12)班朱春诺、李子诺、张译心三名同学分别被评为 " 江苏省少科院院士 " 的称号。怎样才能有质疑精神呢?他认为,第一,要养成每日必问的习惯。面对同样的问题,要多一些不同的想法。第二,要勇于反思。敢于批判、善于比较,努力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在社会责任方面,南师大附小的小学生们也很有担当。三(9)中队的少先队员吴欣源、吴欣羽、刘羽熙、马家瑞同学,在上学路上,经常看到有很多人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他们经过商量,暑期里组成文明出行宣传小队,开展了 " 文明出行宣传员 " 的活动,为提高市民公共交通安全的意识,为社会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他们的贡献。
周卫东说:"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小学的生活’是我们生长的‘土壤’,她可以让我们感到幸福和快乐,那么,‘大学的精神’则是我们成长的‘高地’,她可以让我们享受到成功和高尚。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 孩子们展示暑期实践作业。
暑假收获:看孩子们丰富的实践作业
这个暑假,孩子们离开校园但没有停止学习,他们组成一支支寻访小队,走进各行各业,收获了丰富的实践作业,并在开学典礼上展示出来。
少先队员积极参与 " 红领巾寻访伟大成就 " 系列活动,寻访小队的身影成了南京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寻访活动切身感受祖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少先队员相互交流假期中红色寻访故事,铭记 " 抗美援朝 " 英雄事迹,厚植爱国情怀。四(2)中队、三(5)中队分享了假期中寻访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的故事,队员们和英雄爷爷共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齐诵《谁是最可爱的人》,为英雄爷爷献上红领巾,并以崇高的队礼表达少先队员的敬意。科技强国需要我们小小少年共同筑梦,三(2)中队的队员们走访了优秀党员模范,大国重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总设计师杨长风院士。杨爷爷为全校少先队员寄语了希望,希望队员们能继续发扬新时代北斗精神: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来自五(3)中队的队员们向全校师生介绍了南京静海寺纪念馆,难忘的历史、动人的故事让现场的每一个人深深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
" 一根细绳指尖绕,十指纷飞把结编 ",四(6)中队的队员们用秦淮非遗妙趣横生的绳结技艺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体验匠人手艺、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今年 8 月 15 日为全国首个生态日,在假期里南师大附小的队员们积极争做节水护绿、绿色低碳的文明小先锋。来自二(7)中队的小南狮们用活力的舞姿和有力的话语号召全体少先队员发挥城市小主人的作用,贡献红领巾力量。
当天,南师大附小校长李昌亮在珠江路校区,也为师生带来了温暖而有力的新学期寄语,与同学们分享了发生在附小学生身上的小故事,聚焦创新精神、求异批判质疑精神、社会责任精神,号召孩子们有爱心、存好奇心、担责任心。
通讯员 孙权 张雨婷 现代快报 + 记者 黄艳 / 文 王玉秋晨 / 摄
(校对 周露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